帝王篇

奕詝,危局中的蹩腳皇帝(四)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納蘭秋


  圓明園起火了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無疑是咸豐帝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和敗筆。內(nèi)憂尚未緩解,外患又來了。1856年到1860年這四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中國,俄美趁火打劫,中國蒙受了莫大的災難和損失。而作為國家元首的咸豐帝在風雨欲來之前,卻沒有絲毫的準備。婦人醇酒的麻醉力太大了,他無力自拔,也不想自拔。

  太平天國那爛攤子,有曾國藩替他支撐。廣州那邊的外夷通商事務,由他深為倚重巡撫葉名琛主持。他還起用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通州一帶布防,拱衛(wèi)京師。所有這些,在咸豐帝看來,都是萬無一失的,外有能臣應付時局,他自然可以悠然的聽京戲了。可是,他要對這份悠然付出慘重代價。

  事情壞在廣東巡撫葉名琛身上。葉名琛在廣東一手遮天,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苗頭不僅拿不出對策,而且還固執(zhí)的自以為是。咸豐帝對廣州的情形毫不知情,但卻盲目深信葉名琛能夠化險為夷,拖住西夷北上的步伐。葉名琛對咸豐帝一味的瞞哄,咸豐帝卻信以為真,直到英法聯(lián)軍攻破大沽炮臺進逼北京,他才感到受了葉名琛的蒙蔽,于是氣急敗壞,要治葉名琛的罪??墒谴藭r的葉名琛已成了"海上蘇武"。

  葉名琛還是有些骨氣的。當英法聯(lián)軍攻陷廣州城的時候,他并沒有奴顏婢膝的投降,而是挺直了腰板,面帶威嚴的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和聯(lián)軍談判。這一點倒為葉名琛賺了些許的喝彩聲。可是。聯(lián)軍不管這一套,將其俘虜,送往印度的加爾各答,三個月后死在那里。至死他都以"海上蘇武"自居,他不投降的氣節(jié)還是值得贊嘆的。

  可是時人并不推崇他。葉名琛的所作所為,被時人譏諷為:"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肚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當廣州失陷,葉名琛被俘的奏折傳到咸豐帝手里的時候,咸豐帝只說:"覽奏實深詫異!"他想不明白,葉名琛上奏的折子里,不是說廣州的一切盡在掌握嗎?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結(jié)局?他的心里對葉名琛愛恨交錯,大概恨的情緒會更多。如果采訪咸豐帝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他大概會說"名琛誤我!"咸豐帝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僧格林沁身上,可是等待他的只有失望、失望、再失望。僧格林沁的滿清鐵騎不是英法聯(lián)軍的對手,北京岌岌可危。這使人想起電影《火燒圓明園》里的情節(jié)-- 皇帝與恭親王私下會晤,迫于時局的壓力,君與臣之間已經(jīng)免去了跪奏及問答的繁縟,恭親王則不等皇帝發(fā)問,直白的說道:

  "他們要派代表到北京換約。""什么?到北京來換約?笑話。""他們說準來要來,不準來也要來。""我們不準,他們怎么來!?""帶兵來。"……

  年輕的咸豐帝似乎還沉浸在皇帝的一言九鼎中,他并不知道皇帝的權(quán)威早在堅船利炮的發(fā)威下,變得一文不值。

  僧格林沁在通州八里橋組織了最后一次抵抗,可結(jié)果依然是戰(zhàn)敗。咸豐帝再也坐不住了,決定出逃熱河行宮。熱河行宮就是現(xiàn)在的避暑山莊。咸豐帝的最后的伎倆就是打不過就跑。不過要說皇帝逃炮太難聽了,咸豐帝示意宣傳部門的領(lǐng)導,對外要稱"北狩"--去木蘭圍場打獵--現(xiàn)在看來,完全是自欺欺人。

  咸豐帝倒可以一走了之,但北京這爛攤子交給誰呢?他又想起自己的弟弟奕訢來。別看平時咸豐帝猜忌奕訢,但關(guān)鍵時刻他還是"照顧"弟弟的,他讓奕訢以欽差便宜行事全權(quán)大臣的身份,督辦和局。另外還特地關(guān)照奕訢,對于西洋人,事情能辦就辦,不能辦就跑,實在不行就到熱河來找我。關(guān)鍵時候咸豐帝的逃跑行為,再次為他的蹩腳作了生動的證明。

  咸豐帝的"北狩"顯得非常倉促,與以往的康熙、乾隆北狩形成鮮明對比。清人筆記中描述了咸豐帝出逃時的狼狽情景:

  圣駕遂于初八日巳刻偷走……鑾輿不備,扈從無多……車馬寥寥,宮眷后至,洵迫不及待也。是日,上僅咽雞子兩枚。次日上與諸宮眷食小米粥數(shù)碗,泣行數(shù)下……

  一切排場都減免了,一路上只吃了兩個雞蛋和幾碗小米粥,沒有迎送的隊伍,只有兩行清淚,咸豐帝夠慘的。相比于往昔的奢華無度,這一次竟是不光彩的出奔。他一定會想起唐玄宗的幸蜀,也跟他一樣,皇宮呆不下去了,熱鍋似的烤死人。這是清朝皇帝第一次因為敵人入侵而逃竄,咸豐帝博了一個"頭彩"。誰知道,他這一逃,竟再也沒能回來。

  咸豐帝前腳走,英法聯(lián)軍后腳就把圓明園燒了。熊熊大火幾晝夜不止,灰燼滿天飛舞。一座人類建筑史上的大成之作,眨眼間化作慘不忍睹的殘垣斷壁。大清的尊嚴在灰燼中徹底喪失,中國的災難在火光中再一次加深。咸豐帝聽說后,捶胸頓足,涕淚橫流,但無計可施,無法可想,只能眼睜睜的任憑列強在自己的出生地肆意的打砸搶掠。英法等國強盜行徑給中國留下了永難愈合的傷痕。

  到達熱河以后,咸豐帝徹底的沉淪了,遠離了是非之地,他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里,空氣清新,微風蕩漾,咸豐帝歪著身子,滿心沉醉的聽京戲,不知疲勞,也不知乏味,或許他已知自己時日無多。此時的咸豐帝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咯血癥狀,精神萎靡不振,不能久坐。這都是他長期貪酒食色的結(jié)果。咸豐帝病體越發(fā)沉重,行宮里的政治斗爭也越發(fā)激烈。不要以為離開了北京就天下太平了,只要有皇帝的地方,就有斗爭,就要流血。

  這次斗爭是在寵臣肅順和貴妃那拉氏之間展開。而遙遠的北京還存在著第三方勢力,即恭親王奕訢所代表的留守勢力。這三股勢力是左右咸豐晚期政局的決定性力量。他們之間的結(jié)盟或決裂,對中國歷史的走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這個女人不尋

  常肅順是個厲害角色,最會揣摩咸豐帝的意圖,因此深受恩寵。肅順也因此飛揚跋扈,連兩宮皇后、貴妃都不放在眼里。肅順講究權(quán)謀。在熱河,咸豐帝只顧享樂,一切事體均由肅順裁決,完事只需回稟一聲就行。肅順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提拔漢人,可以說他是滿洲權(quán)貴里面最少猜忌漢人的,這一點足以稱道,也給大清朝開發(fā)了不少棟梁之材。但由于肅順行事風格霸道,只看皇帝臉色行事,別的一概不論,故與兩宮皇后、貴妃多有抵牾。隨著咸豐帝一天不如一天,寵臣和皇后、貴妃之間的斗爭日趨激烈。

  作為肅順的敵手,那拉氏是什么背景呢?

  那拉氏是咸豐帝唯一皇子載淳的生母,關(guān)于那拉氏與咸豐帝之間的家族恩怨,野史廣有記載。據(jù)說,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lǐng)建州女真統(tǒng)一女真各部時,與葉赫部的戰(zhàn)斗最為激烈、耗時最長。攻破葉赫部大營后,努爾哈赤下令屠戮,以泄心頭之恨。葉赫部首領(lǐng)在被殺前,曾指天發(fā)誓,對努爾哈赤說:即使我葉赫部只剩下一個女人,將來也會報此大仇,滅你建州部愛新覺羅氏!

  咸豐帝身為皇子在紫禁城內(nèi)讀書時,祖宗基業(yè)的建立過程是其必修課。建州部與葉赫部之戰(zhàn),作為愛新覺羅氏統(tǒng)一女真各部、龍興于關(guān)外的關(guān)鍵一戰(zhàn),他當然十分了解。所以當他得知懿貴妃是葉赫部那拉氏族裔,立即會想到葉赫部首領(lǐng)臨終前的"詛咒",不由得心頭一震。因此而冷落那拉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母以子貴是顛簸不破的真理,不論背景怎樣,誰也該變不了那拉氏生下龍鐘這一事實。載淳出生后,咸豐帝對那拉氏的寵愛更加不一般了。最引人注意的變化,就是咸豐帝漸漸允許那拉氏幫助批閱奏章。這也在情理之中。咸豐帝身子倦怠,不思理事,大清朝事情那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就讓那拉氏批了算了,況且那拉氏從小讀過書,粗通文采,倒也替咸豐帝分憂不少??墒悄抢鲜莻€有野心的女人,讓她幫忙批閱奏章,無疑讓她分享皇權(quán),這進一步刺激了她的野心。咸豐帝也漸漸擔心,自己百年之后,這個女人會不會干政呢?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肅順似乎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于是就建議咸豐帝行"鉤弋故事"。黃浚在《花隨人圣庵摭憶》中記載:西后(那拉氏)先入宮,夏日單衣,方校書卷,文宗(咸豐帝)見而幸之,有娠,始冊封,及晚年厭其專權(quán)。文宗最喜肅順,言無不盡,一日以那拉氏忤旨,又謀于肅順。肅順請用鉤弋故事,文宗濡濡不忍……西后聞之,銜肅刻骨,后遂有大獄……

  黃浚的這則筆記來源于"內(nèi)廷舊監(jiān)",應該說是非常可靠的。從上邊這段記錄來看,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三件事情。其一,那拉氏早有野心,而她的野心是建立在兩個基礎(chǔ)上的,一是咸豐帝信任她,讓她校書卷、批奏章,總之是很受寵,有點讓人妒忌,二是他給咸豐帝生了一個兒子,也意味著她就是未來皇帝的母親,是皇太后,這兩點足以支撐她的野心;其二,咸豐帝對那拉氏的野心也有察覺,但不知如何處置,遂問策于肅順,肅順害怕將來咸豐帝一旦死了,那拉氏作為皇太后必會報復他,因此建議咸豐帝行鉤弋故事,就是效法漢武帝,為了避免太后干政,在自己快不行的時候,將儲君之母賜死,而咸豐帝心有不忍,畢竟多少年的夫妻了,感情還是挺深的;其三,那拉氏是笑到最后的人,咸豐帝死后,她聯(lián)合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將肅順一派勢力一網(wǎng)打盡,她借此躍上歷史舞臺,主政將近半個世紀,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對于內(nèi)部愈演愈烈的爭權(quán)奪勢,咸豐帝已然無暇顧及,因為他已經(jīng)走到生命的盡頭。1861年8月21日,農(nóng)歷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這一天早上,咸豐帝吃了一碗粳米粥,感覺還可以,但過了中午就不行了,不過咸豐帝照樣點了折子戲,也許鑼鼓的喧鬧聲太大,咸豐帝體質(zhì)衰弱,不勝絲竹,突然昏厥過去了。到了夜里子時才蘇醒過來,忙召見御前大臣交待遺囑: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此日凌晨,咸豐帝要了一碗冰糖燕窩,卯時,氣息劇烈起伏,最終慢慢停止,咸豐帝的生命終于劃上了句號。那碗晶瑩剔透的冰糖燕窩尚未來得及享用。享年三十一歲。

  也許有人會說,咸豐帝的死平淡無奇。此言差矣,正當風華正茂的年紀怎么會說死就死呢?即使有病也不至于如此迅速啊,何況他患的是肺結(jié)核,是慢性病,以皇宮的優(yōu)裕條件,慢慢調(diào)理,保命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他為什么偏偏死了呢?只能說,咸豐帝死于不堪忍受的心靈重負,死在于國于家無望,死在愧對祖宗后代的深深疚責中。他死于心病,而不是什么肺結(jié)核。

  奕詝終于解脫了,這里我們不再稱他咸豐帝,而是叫他奕詝。奕詝是他本來的面目,而咸豐給他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奕詝臨死的時候,心里一定充滿了悔恨,他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他不是沒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頭,以至于他的一生都在焦慮中度過。才而立之年啊,絕不是該死的時候,可是家事國事讓他如此不堪應對。他死的時候心力交瘁,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奕詝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關(guān)鍵時期,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奕詝深受大儒杜受田的影響,再加上道光帝皇帝的言傳身教,導致他希望自己做一個守成的皇帝。守成已屬不易了,何談改革創(chuàng)新呢?因此,守成是奕詝一生的命題??墒撬龅迷趺礃幽??事實告訴我們不怎么樣。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不容許他守成了,而是要求他能夠盯準世界形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自我要求和時代要求發(fā)生了抵牾,這才是奕詝悲哀的根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