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篇

周瑜,天妒英才(四)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納蘭秋


  劉備不是個好東西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曹操雖強,但限于種種不利因素,再加上孫劉結成聯盟,同仇敵愾,基本上已無勝算。曹操將艦船用鐵鎖連接起來,更是露出不習水戰(zhàn)的破綻,給周瑜以可趁之機。周瑜手下大將黃蓋獻上苦肉計,詐降曹操,曹操不知是計,未加防范,又周瑜用火攻,內外夾擊,曹操敗走華容道。

  戰(zhàn)前,曹操聽人說,江東周瑜乃一時俊杰,便想策反周瑜。于是,秘密派遣蔣干南下游說。蔣干何許人也呢?史書上形容"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間,莫與為對。"可見,蔣干并不是如羅貫中所描寫的那樣行為齷齪,舉止輕佻,而是口才相當了得的人才。蔣干穿著便裝來見周瑜,周瑜早就猜到蔣干的來意,于是一見面就說,子翼(蔣干的字),你用心良苦啊,不惜遠涉江湖來給曹操作說客嗎?將干說,老兄這是什么話啊,咱們同鄉(xiāng),有年不見,今天特來敘舊,怎么說我是說客呢?反正兩個人話不投機。周瑜最后跟蔣干說,大丈夫處世,遇到了知己之主,于公是君臣之禮,于私是骨肉之分,言聽計行,榮辱共擔,福禍共享,就是蘇秦、張儀再生,也休想讓我動心,何況足下幼生小輩呢?蔣干甚是尷尬,只笑不答。蔣干回到曹操處,"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詞所間。"曹操一聽也就死心了,可沒成想,赤壁鏖兵卻輸在小子周瑜手中。

  赤壁之戰(zhàn)結束后,周瑜對劉備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戰(zhàn)前,為了共同對付曹操,周瑜聽從魯肅的計策,聯合劉備。但戰(zhàn)后,周瑜發(fā)現雖然曹操敗北,劉備卻做大了--不僅擴充了人馬,而且有了自己的地盤--要是不及早鏟除,日后必為隱患。于是孫劉聯盟的內部,出現了反劉的聲音。

  赤壁風云消散后,劉備前往京口與孫權會晤。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周瑜看到鏟除劉備的機會來了,便對孫權說,劉備這個人是個梟雄,關羽、張飛都是熊虎之將,這三個人搞在一起,絕不會久居人下,依我看不如將劉備囚禁起來,給他造大房子,多給他美女玩好,使他玩物喪志,再把關張二人分而治之,這樣就不怕劉備生亂了。周瑜所言,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恐怕太不切實際。為什么呢,且不說劉備自身的原因,但從孫權的角度來看,除掉劉備也是行不通的。孫劉聯盟還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曹操只是一時之敗,而不是一世之敗,一旦孫劉聯盟解體,曹操勢必會卷土重來。

  雖說這個意見孫權沒有采納,并不等于孫權不再信任周瑜了。周瑜還是頗有政治眼光的,這個毋庸置疑。周瑜縱觀當時形勢,認為劉備有圖川的野心,因此建議孫權說,曹操新敗,短期內絕不會再起干戈,趁此機會,應該進攻巴蜀,吞劉璋,并張魯,與馬超、韓遂結盟,曹操可滅。周瑜這招叫做聲東擊西,其真實的意圖不在曹操,而是劉備。你劉備不是要去四川嗎,我先你而去,這樣天下就不會三分了,而是孫、曹劃江而治。這也是魯肅早就有過的想法。孫權也同意這么做。只可惜,周瑜的意圖也被劉備瞧出來了。劉備分兵派將把守長江要塞,周瑜想要溯江而上,已無可能。

  通過你來我區(qū)的較量,劉備也認識到周瑜看自己不順眼。劉備什么人啊,小名叫梟雄,仁厚是有的,但那不是劉備的性格。劉備知道周瑜對自己不利,便趁機挑撥孫權與周瑜的關系。京口會晤結束后,孫權親自將劉備送到江邊,宴會結束后,兩個人有過單獨談話。劉備離間說,公瑾文韜武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啊,這樣器量廣大的人,恐怕不會甘于人臣之位吧?得,又將了周瑜一軍。究竟這話有沒有引起孫權對周瑜的猜忌,不得而知了,因為周瑜等不到劉備所謂的不"甘于人臣之位"的那天了。天妒英才,竟讓周瑜在風華正茂的年齡死去。

  曹操敗走后,留曹仁受南郡。周瑜于是進攻南郡。尚未與曹仁交戰(zhàn),周瑜先行讓東吳大將甘寧進駐夷陵。曹仁一看敵人的匕首捅過來了,便分重兵圍攻夷陵。甘寧告急,周瑜遣兵來救。在此過程中,周瑜被飛箭射中右肋,受傷嚴重。

  后來,周瑜決心進攻劉璋,以絕劉備后路,便回江陵準備軍需物資。途經巴丘,箭創(chuàng)復發(fā)而死。據后人考證,箭創(chuàng)不足以致命,而是引起了急癥,又得不到及時救助,故而殞命。但不管怎么說,都教人覺得惋惜,周瑜正當其年,卻命短早夭,怎不讓人痛殺?

  如今的赤壁再也不見了當年戰(zhàn)火硝煙的影子,也聽不到鼓角爭鳴的紛擾,所聽所聞盡是長江滾滾不盡的濤聲。浪花淘盡英雄,只在江舟上的一杯濁酒。斯人遠去,只留下模糊的背影供人憑吊。那背影,羽扇綸巾,那背影,風流倜儻,那背影,風流云散。當年的周郎赤壁,又是今天的哪里呢?

  這也許不重要了。周郎三十六歲而亡,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他是化作了水中的魚兒,一直游弋在熟悉的水域嗎?他是化作了江邊舂米的姑娘,以甜美的歌聲涂抹曾經廝殺的戰(zhàn)場嗎?他是化作了漁翁,披著蓑笠立在舟頭吟唱嗎?還會是"曲有誤,周郎顧"嗎?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只是三十六歲,實在是太早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