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唐代牡丹

隋唐歷史文化 作者:郭紹林 著


  摘要:牡丹盡管其根皮曾作為藥物被古代醫(yī)家利用過,但作為觀賞花卉為社會普遍認(rèn)識,則是唐代的事。唐高宗時,與皇后武則天祖籍并州毗鄰的汾州眾香寺種有牡丹,武后聞訊,移植于京師長安宮苑,始開牡丹觀賞史之漸。此后,牡丹逐漸擴(kuò)展到長安的衙署、寺廟及私人庭院,并移植到洛陽和江南地區(qū)。佛教僧人對于培育牡丹做出重大貢獻(xiàn)。牡丹價格始終昂貴,"數(shù)十千錢買一棵",頂?shù)蒙鲜畱糁械热思业馁x稅量。唐代賞牡丹蔚然成風(fēng),特別是在長安,人們?nèi)缈袢缱?,以不耽玩為恥。牡丹與社會生活結(jié)成關(guān)系。有人因牡丹而逗引或寄托政治感情,評論世事。有人借牡丹對人生的榮辱升沉和生老病死發(fā)出感嘆,對宇宙萬有的本源做出禪理解釋。牡丹給文學(xué)藝術(shù)提供了素材,使創(chuàng)作有所拓寬。唐人寫有大量牡丹詩賦,致有國色天香之譽(yù)。牡丹還進(jìn)入音樂、美術(shù)領(lǐng)域,被譜成歌曲,繪成圖畫。

  牡丹盡管其根皮曾作為藥物被古代醫(yī)家利用過,然而它作為觀賞花卉為社會所普遍認(rèn)識,唐宋人大抵都認(rèn)為這是唐代的事。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19說:"牡丹,前史中無說處。……成式檢隋朝《種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記說牡丹,則知隋朝花藥中所無也。"南宋鄭樵《通志》卷75說:"牡丹晚出,唐始有聞。"起初,因?yàn)?quot;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還僅僅看作是芍藥的附庸。后來,牡丹有了自己的專名,并且蔚為大國,芍藥相形見絀,反倒成為"落譜衰宗"。本文對唐代牡丹的情況做些考察,以收補(bǔ)闕拾遺之效。

  一、牡丹在唐高宗時由河?xùn)|汾州移入長安

  關(guān)于牡丹的來源,只有兩位唐人提到,都認(rèn)為出自河?xùn)|道汾州(山西省汾陽縣)眾香寺,但時間則分別認(rèn)為在初唐和盛唐。主盛唐說者是段成式。在上引文中,他接著說:"開元末,裴士淹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眾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長安私第。天寶中,為都下奇賞,當(dāng)時名公有《裴給事宅看牡丹》詩。"然而考以其它史籍,則發(fā)現(xiàn)此說與事實(shí)相左。清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1說:"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上因移于興慶池東沉香殿前。"此說未注出處,系出自唐人李濬《松窗雜錄》的說法:"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另外,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上記開元年間"初有木芍藥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開一枝兩頭,朝則深紅,午則深碧,暮則深黃,夜則粉白,晝夜之內(nèi),香艷各異"。這都是說開元年間宮中珍愛牡丹,興慶宮也開始種植,并沒有說同樣也是禁中的大明宮、太極宮是否也如此。而徐松卻籠統(tǒng)地說成"禁中初種",就成了皇宮中剛開始種植牡丹。興慶宮牡丹在開元天寶之際已有相當(dāng)規(guī)模,唐玄宗常和楊貴妃賞花,一次命李白撰《清平樂詞》助興,中有"一枝紅艷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句。同時,宰相楊國忠私宅也有了牡丹?!堕_元天寶遺事》卷下說:楊國忠在家中造四香閣,"每于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友于此閣上賞花焉"。盛唐人王維已有《紅牡丹》詩。可見遠(yuǎn)不是段成式所說的那種情況。段成式還說:名公們《裴給事宅看牡丹》詩,"尋訪未獲";而那時已有"牡丹之會",顯然牡丹已多??梢酝茰y,他對前面的說法并非堅信不疑。

  主初唐說者是舒元輿。他的《牡丹賦》序文說:"天后之鄉(xiāng),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寢(寖)盛。"從上下文看,這里的上苑應(yīng)指長安的后苑。西河是縣名,是汾州的治所,與武則天的老家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縣)毗鄰。武則天雖非生于老家,卻一直懷有故鄉(xiāng)之情,《舊唐書》卷77《崔神慶傳》載有她這方面的言論:"并州,朕之枌榆。"武則天時牡丹移入長安,可從考古資料得到旁證。大足元年(701)永泰公主死,在武則天去世的第二年,即706年,陪葬于陜西乾縣的乾陵。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中國古代史常識》專題分冊第385頁指出:"永泰公主墓石槨線畫中已出現(xiàn)牡丹,則它的移至長安應(yīng)在開元以前。"其時間的大致確定,還需要進(jìn)一步考察武則天的行止。

  武則天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后,到弘道元年(683)高宗在東都洛陽去世,28年間七次隨高宗幸東都,高宗歸葬長安,她不曾西歸。此后到她去世共22年,除永泰公主死的那年回長安兩年外,其余時間全在洛陽。值得注意的是,顯慶五年(660),高宗、武則天去了一趟并州,陰歷二月到達(dá),四月離開,恰值牡丹開放的季節(jié)。這是武則天僅有的一次衣錦還鄉(xiāng),很可能她在宴請親族、鄉(xiāng)黨時知道了牡丹。不過,他們這次是由洛陽去的,依然又回到洛陽。兩年后,他們又回長安住了三年。牡丹很可能在這五年間(660-665)由汾州傳入長安,或者是武則天由并州回洛陽時交代過先移入長安,或者是再回長安后派人移植。《唐詩紀(jì)事》卷3說高宗時后苑已有雙頭牡丹,上官昭容詩云:"勢如連璧友,心似臭蘭人。"后來,當(dāng)政治中心移至洛陽后,長安皇宮中的牡丹只能緩慢地培植、發(fā)展,三四十年后初具規(guī)模,不僅刻畫于公主墓石,還擴(kuò)大到興慶宮、華清宮和宰相家宅。武則天之后,長安再度成為政治中心,牡丹因而大放光彩。開元末,裴士淹又移入長安私第,無非由于當(dāng)時長安牡丹昂貴而稀少,尚未普及到他這樣的郎官家中,而他的家族又是河?xùn)|大姓,能知道祖籍的風(fēng)土人情,于是在出使途中,順便到牡丹的故鄉(xiāng)去弄了一棵。這是效顰,不是首創(chuàng)。

  二、牡丹的分布與培育

  牡丹逐漸由皇宮擴(kuò)展到京師衙署、寺廟、私家庭院,后來還移植到東南地區(qū)。

  在長安,政府衙署里種植了牡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詩注為"翰林院北廳花下作"?!短苾删┏欠豢肌肪?、卷4指出:修政坊宗正寺亭子和永達(dá)坊度支亭子,是新進(jìn)士舉行牡丹宴的地方。無疑與當(dāng)?shù)啬档な㈤_有關(guān)?!短茋费a(bǔ)》卷中說:"執(zhí)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佛寺中以慈恩寺和西明寺的牡丹最負(fù)盛名?!短普Z林》卷7說:慈恩寺浴室院有兩叢牡丹,"每開及五六百朵"。該寺清上人院的牡丹,曾使人們不斷寫詩,權(quán)德輿有《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西明寺牡丹,白居易、元稹都曾觀賞,白居易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詩。渾瑊、令狐楚、竇易直、元稹等官僚的私宅中都有了牡丹。劉禹錫《渾侍中宅牡丹》詩說:"徑尺千馀朵。"這在長安無疑獨(dú)占鰲頭,白居易《看渾家牡丹花戲贈李二十》詩即說:"城中最數(shù)令公家。"竇、元宅的牡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詩注為:"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有首詩題為《微之(元稹)宅殘牡丹》。普通人家的庭院中也有了牡丹,王建《題所賃宅牡丹花》詩說:"賃宅得花饒。"洛陽牡丹沒有長安牡丹繁盛。令狐楚在外十年才調(diào)回長安,正值家中牡丹含苞待放時又調(diào)洛陽,《赴東都別牡丹》詩說:"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這里言外之意是對宦海沉浮的感慨,但包含著對長安牡丹的眷戀,以及在洛陽難以看到牡丹的遺憾。洛陽牡丹見于記載的有這樣幾處:劉禹錫有《思黯南墅賞牡丹》詩。思黯是牛僧孺的字。《舊唐書·牛僧孺?zhèn)鳌氛f他在洛陽歸仁里(緊挨外郭城東面的建春門)修造第宅,把在揚(yáng)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時搜集的"嘉木怪石,置之階廷,館宇清華,竹木幽邃。常與詩人白居易吟詠其間"。劉禹錫有多首與牛僧孺唱和的詩。南墅是牛僧孺在洛陽城南伊河旁的園林?!队详栯s俎》續(xù)集卷2說:尊賢坊田弘正宅,"中門內(nèi)有紫牡丹成樹,花發(fā)千朵"?!短苾删┏欠豢肌肪?說:宣風(fēng)坊安國寺,"諸院牡丹特盛"??梢娔档ぴ耘嗟臅r間不算短,只是價格昂貴,分布未能普遍。因此,到了唐末,牡丹依然很珍貴?!短妻浴肪?記載的一件事頗能說明問題:朱全忠洛陽宅牡丹開謝,都要登記數(shù)目。新及第進(jìn)士許晝醉酒,私摘十余朵,還辱罵朱全忠。朱全忠"命械晝而獻(xiàn)",許晝嚇得"亡命河北,莫知所止"。北方其它地區(qū)的牡丹分布,文獻(xiàn)有零星記載?!队详栯s俎》前集卷19說:太原官員"得紅紫二色者,移入城中"。中唐姑臧(今甘肅武威市)人李益到長安考科舉,不能回家看牡丹,作《牡丹》詩說:"紫艷叢開未到家,卻教游客賞繁華。"晚唐人李商隱有《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詩,可見涇州(治今甘肅省涇川縣)高平的回中也有牡丹。

  在長安牡丹開放了差不多一個半世紀(jì)這一期間內(nèi),東南地區(qū)尚無牡丹。白居易在上述那首贈李二十(紳)的詩中說:"人人散后君須看,歸到江南無此花。"但南方人已經(jīng)知道并且向往長安牡丹。張祜《京城寓懷》詩說自己進(jìn)京不是為了科舉功名,而是"唯待春風(fēng)看牡丹"。牡丹遲遲不能移植于南方,主要由于它不能很快適應(yīng)南方的水土氣候等條件。牡丹嬌弱,最忌狂風(fēng)、淫雨、烈日。關(guān)于這方面情況,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詩披露道:"怕風(fēng)惟怯夜,憂雨不經(jīng)旬";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詩披露道:"鮮愁日炙融。"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也說:一旦遭受風(fēng)雨,牡丹便"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fēng)"。因此,人們對于牡丹,總要刻意保護(hù)。白居易《秦中吟·買花》詩說:"上張帷幕庇,旁織笆籬護(hù)。"南方雨量大、日光強(qiáng),不利于牡丹的生長,這是當(dāng)時人們的普遍認(rèn)識。李咸用《同友生題僧院牡丹花》詩便說:"牡丹為性疏南國";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詩也說:"此花南地知難種。"然而只要備加小心,也能移植成功?!对葡炎h》卷中記載: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尋訪牡丹,"獨(dú)開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師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欄圈甚密,他處未之有也。時春景方深,惠澄設(shè)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自此東越分而種之也"。晚唐人羅隱《虛白堂前牡丹相傳云太傅手植在錢塘》詩說:"六十年來此托根。"白居易一生好買花栽花,《移牡丹栽》詩說:"金錢買得牡丹栽","百處移將百處開"。這牡丹,可能是60年前他從開元寺買來栽在虛白堂前的。牡丹逐漸在南方傳開。李咸用《遠(yuǎn)公亭牡丹》詩講了江州(江西省九江市)的情況:在廬山東林寺,"牡丹獨(dú)逞花中英"。徐夤入泉州(治今福建省泉州市)刺史王延彬幕府,其詩《尚書(指王延彬)座上賦牡丹花得輕字,其花自越中移植》即交待福建牡丹來自浙江,《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詩又進(jìn)一步指出:"多著黃金何處買,輕橈挑過鏡湖光。"鏡湖又稱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北麓。王貞白《看天王院牡丹》詩抒發(fā)了自己經(jīng)歷唐末動亂后看到南方牡丹所產(chǎn)生的感觸,說:"前年帝里探春時,寺寺名花我盡知。今年長安已灰燼,忍隨南國對芳枝。"這個天王院很可能是泉州的天王寺。唐末王審知在福州(福建省福州市)任威武軍節(jié)度使,受封為瑯琊王,在泉州開元寺的靈山上建造了天王寺,供奉毗沙門天王。其從事黃滔作《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記其事。人們有時把南方牡丹看作是客戶。張蠙《觀江南牡丹》詩說:"北地花開南地風(fēng),寄根還與客心同。"這無疑是傳統(tǒng)觀念作怪,但也與南方牡丹不多有關(guān)。李咸用《牡丹》詩說:"少見南人識,識者嗟復(fù)驚。始知春有色,不信爾無情。"南方牡丹經(jīng)過培育,有的相當(dāng)不錯?!缎绿茣肪?2《地理志六》記載:合州(治今重慶市合川縣)向朝廷進(jìn)貢的土特產(chǎn)即有牡丹。

  培育牡丹,佛教僧人做出了重大貢獻(xiàn)。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詩指出:"慚愧僧閑用意栽",他們有時間和處所的方便。牡丹的發(fā)祥地是汾州眾香寺,已證明這一點(diǎn)。據(jù)《酉陽雜俎》前集卷19,經(jīng)過僧人培育,興唐寺一株牡丹竟開花1200朵,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深紫、黃白檀等色。僧人的名字大多已不可考。《酉陽雜俎》續(xù)集卷6和前集卷19分別說:慈恩寺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興善寺素師院,牡丹色絕佳"。杜荀鶴有《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詩。法力、素、臨,以及上文提到的清、惠澄,是幸而為人所知的僧人。僧人培育牡丹,用心可謂良苦。《劇談錄》卷下記載:慈恩寺"有殷紅牡丹一窠,婆娑幾及千朵",是一位老僧用20年時間培育出來的。世俗花工同樣不可考出,只在雜史中偶有事跡記載。《酉陽雜俎》前集卷19說:韓愈一侄在牡丹根旁挖坑,施以"紫礦、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七天后填滿土,花開時,便會呈現(xiàn)出紅白黃青紫各種顏色。正是在唐人的精心培育下,牡丹才有了崇高的地位,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楊狀頭贊圖》詩把它歸納為:"雅稱花中為首冠。"

  三、牡丹價格始終昂貴

  牡丹在盛唐時便作為商品進(jìn)入了交換領(lǐng)域,其價格始終昂貴。天寶十五載(756),岑參《優(yōu)缽羅花歌》序文便說"牡丹價重"。到中唐時,王建《閑說》詩又感嘆"王侯家為牡丹貧"。人們披露的價格雖無定數(shù),昂貴則一致。柳渾《牡丹》詩說:"數(shù)十千錢買一棵。"白居易《秦中吟·買花》詩說:一叢牡丹開花一百朵,價值"五束素",即25匹絹,頂?shù)蒙?quot;十戶中人賦"?!缎绿茣肪?2《食貨志二》指出:中唐時期,"絹匹為錢三千二百,其后一匹為錢一千六百"。若按平均數(shù)2400文計算,則25匹絹合六萬文錢,每朵牡丹折合六百文錢。代宗時,中等戶僅戶稅一項,每年繳納二千文,十戶則為二萬文,要算上賦稅中的其它項目,數(shù)字就更大了。這是一叢牡丹的價格,確實(shí)是"數(shù)十千錢買一棵"?!短茋费a(bǔ)》卷中也說當(dāng)時"一本有值數(shù)萬者"。后來,牡丹價格持續(xù)上漲。張又新《牡丹》詩說:"一朵值千金。"這并非危言聳聽,有大致差不多的事例作證。據(jù)《劇談錄》卷下所記,慈恩寺老僧的那叢紅牡丹,被人強(qiáng)行掘走,以"金三十兩、蜀茶二斤以為酬贈"。這使人搞不清牡丹價格到底如何。因此,裴說《牡丹》詩說:"此物疑無價",那么當(dāng)然"未嘗貧處見"了。甚至富人也為之蹙眉斂手。晚唐女道士魚玄機(jī)《賣殘牡丹》詩披露:她急于出售道觀中的殘牡丹,竟然勸說人們勿失良機(jī),別怕花錢,不然的話,"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然而王孫們無動于衷,理由很明顯:"應(yīng)為價高人不問。"牡丹價格之昂貴,須同相應(yīng)時期的糧食價格進(jìn)行比較,方才可以明了。天寶年間"牡丹價重",《新唐書》卷51《食貨志一》所記當(dāng)時糧食價格為:"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貞元年間牡丹為數(shù)萬錢買一棵,而糧價除在戰(zhàn)爭和災(zāi)荒等特殊情況下猛漲外,正常年景一斗不過150文。據(jù)《資治通鑒》卷232、234和238記載:貞元三年(787),"粟斗直百五十",貞元八年"江淮米斗直百五十錢";元和六年(811)竟跌到"米斗有直二錢者"。而一株牡丹竟頂?shù)蒙习偈Z食的價格,簡直令人驚愕。

  這里還須澄清一下所謂白牡丹價賤不受人重視的問題。有一首《白牡丹》詩云:"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先開紫牡丹。別有玉杯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全唐詩》卷124把該詩收入盛唐人裴士淹的詩中,實(shí)際上這是另一位姓裴的中唐人的作品。《唐詩紀(jì)事》卷52記載:"長安三月十五日,兩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開,太平院開最后。[裴]潾作《白牡丹》詩題壁間。"文宗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宮嬪諷念。及暮歸,則此詩滿六宮矣"?!度圃姟钒堰@首詩作者弄錯,除了都姓裴以外,可能與上文所述裴士淹從汾州弄了一棵白牡丹的事有關(guān)。為白牡丹抱屈,是中唐個別人的情緒,盛唐時尚無。白居易《白牡丹(和錢學(xué)士作)》詩說:白牡丹和玉蕊花都色如瓊瑤,玉蕊花"因稀見貴",而白牡丹"以多為輕";人事亦然,"君看入時者,紫艷與紅英"。另一首《白牡丹》詩說:"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應(yīng)似東宮白贊善,被人還喚作朝官。"裴詩僅認(rèn)為白牡丹開在賞花高潮已經(jīng)消退的時候,因而不被人重視;而白詩則是借白牡丹對自己的仕途大發(fā)牢騷。實(shí)際上,和白居易同時的人對白牡丹不但不嫌棄,反而相當(dāng)欣賞。王建《同于汝錫賞白牡丹》詩說它"并香幽蕙死,比艷美人憎";"價數(shù)千金貴"。后來,吳融、王貞白、韋莊、殷文圭、徐夤等人都有詠白牡丹的詩。吳融《僧舍白牡丹二首》云:"膩若裁云薄綴霜,春殘獨(dú)自殿群芳。梅妝向日霏霏暖,紈扇搖風(fēng)閃閃光。月魄照來空見影,露華凝后更多香。天生潔白宜清凈,何必殷紅映洞房。"其熱情并不亞于對紅紫牡丹的吟詠。

  四、如狂如醉的賞牡丹風(fēng)氣

  唐代賞牡丹蔚然成風(fēng)。京師長安最為突出?!短茋费a(bǔ)》卷中《京師尚牡丹》條說:"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具體情況唐人做了描繪。白居易《白牡丹(和錢學(xué)士作)》詩說:"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新樂府·牡丹芳》詩說:"遂使王公與卿士,游花冠蓋日相望。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xì)馬豪家郎。"崔道融《長安春》詩說:"長安牡丹開,繡轂輾晴雷。"徐夤《憶薦福寺南院》詩說:"牡丹花際六街塵。"這些詩句反映的情況是:長安人士賞牡丹,或乘車,或騎馬,或乘軟輿,或徒步奔走,熙來攘往,熱鬧非凡,道路街衢,發(fā)出震耳的響聲,揚(yáng)起滿天的飛塵。舒元輿《牡丹賦》序文概括為:"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外地牡丹稀少,賞花沒能形成運(yùn)動。李咸用《遠(yuǎn)公亭牡丹》詩說江州太守"欄朱繞絳留輕盈,潺潺綠醴當(dāng)風(fēng)傾,平頭奴子啾銀笙"。雖不似京師那樣狂熱,但地方官派頭不小,在佛寺中用圍幕護(hù)住牡丹,飲酒聽樂,細(xì)細(xì)賞花。

  個人賞牡丹的細(xì)節(jié),可從唐詩中找到只鱗片爪的記載。孫魴《看牡丹》二首說:"萬事全忘自不知","閑年對坐渾成偶,醉后拋眠恐負(fù)伊"。品酒賞花,如癡如醉,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事情。自己和牡丹簡直成了如膠似漆的伉儷,醉意朦朧,想去歇息,又覺得丟下牡丹,實(shí)在歉疚。徐夤《牡丹花二首》說:"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為了賞牡丹,士人居然對書籍連日不屑一顧,任它們蒙上塵埃。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詩說:"馀花似庶人",由于人們只鍾愛牡丹,千姿百態(tài)的諸多花卉黯然失色,受到冷落。翁承贊《萬壽寺牡丹》詩說:"可憐殿角長松色,不得王孫一舉頭。"人們一心奔著牡丹而來,賞花路上的青松挺拔卓立,卻無力轉(zhuǎn)移人們的視線。白天看不夠,夜里還要看,溫庭筠《夜看牡丹》詩即說:"把火殷勤繞露叢。"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詩說:由于"多賞奈怡神",于是便"望開從隔歲",一年的期待全付于盡情欣賞中,"繞行那識倦,圍坐豈辭頻"。只可惜牡丹被欄檻圍住,遠(yuǎn)看不甚分明,因而"私心期一日,許近看逡巡"。賞牡丹既可怡神,也可使因王事鞅掌而煩躁疲憊的人調(diào)劑生活,韓愈《戲題牡丹》詩便說:"今日欄邊暫眼明。"于是賞花人與牡丹之間感情得以溝通。薛能(一作薛濤)《牡丹四首》詩說:"欲就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這里牡丹被人格化,成為通語言懂感情的角色,具有更強(qiáng)的魅力。吳融《紅白牡丹》詩甚至說:"看久愿成莊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戰(zhàn)國人莊周說夢見自己變成彩蝶,吳融借以說自己想化為蝴蝶,與牡丹相親昵。春秋人魯陽文子正打仗而暮色初降,他一揮戈,太陽為之倒退90里。吳融借以希望時光倒流,以便牡丹芳顏久駐。然而自然的法則終究違背不了,花期一過,牡丹就要枯萎凋謝。孫魴《牡丹落后有作》詩便不無遺憾地談到這一點(diǎn):"明年雖道還期在,爭奈憑欄乍寂寥。"惜花,何以補(bǔ)救?白居易《贈李十二花片因以餞行》詩說:"可憐顏色經(jīng)年別,收取朱闌一片紅。"他拾起片片花瓣,送給即將離去的友人。白居易《秋題牡丹叢》詩還說:"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秋天來了,只剩下牡丹殘枝在西風(fēng)中搖曳,作者兀坐在牡丹枝旁,一邊想著過去,一邊盼著來年。在這里,人和自然融為一個境界,構(gòu)成了和諧的關(guān)系。

  五、唐人對牡丹的描繪

  《松窗雜錄》記載:文宗問畫家程修己:"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程修己答道:"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這便是將牡丹喻為國色天香的由來。同類看法,其他人也有。劉禹錫《賞牡丹》詩說:"唯有牡丹真國色";李山甫《牡丹》詩說:"一片異香天上來。"唐人對牡丹的描繪,基本上便是從這色香二字推衍開來的。

  牡丹的花蕊為黃色,花瓣常見的有深紅、淺紅、紫、白幾種顏色。唐人對花色的描繪曲盡其妙。舒元輿《牡丹賦》說:"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白居易《牡丹芳》詩說:"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diǎn)燈煌煌";"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段髅魉履档ぁ吩娬f:"光風(fēng)炫轉(zhuǎn)紫云英。"《白牡丹(和錢學(xué)士作)》詩說:"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詩說:"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薛能《牡丹四首》說:"白向庚辛受,朱從造化研。"李山甫《牡丹》詩說:"數(shù)苞仙艷火中出。"方干《牡丹》詩說:"花分淺淺胭脂臉。"吳融《紅白牡丹》詩說:"殷鮮一半霞分綺,潔徹旁邊月飐波。"《僧舍白牡丹二首》說:"膩若裁云薄綴霜","月魄照來空見影"。徐夤《牡丹花二首》說:"剪云披雪蘸丹砂","淺霞青朵嫩銀甌"。孫魴《又題牡丹上主人司空》詩說:"白疑美玉無多潤,紫覺靈芝不是祥。"他們把紅牡丹描繪為赤日、鮮血、紅霞、燭炬、火焰、丹砂和涂抹胭脂的香腮,不僅映紅了牡丹附近的地面,也染紅了賞花人的衣服。這顏色是凝固聚集的,又是流動飛揚(yáng)的。他們把紫牡丹或比為紫云英,或說成使靈芝相形見絀。他們把白牡丹比作月光、白云、薄霜、白雪、白龍(《墨子·貴義》說:帝"以庚辛殺白龍于西方")、銀器、白玉,是那樣璀璨透明,映襯得夜色不黑,曙光先臨,使白玉顯得失卻光澤,甚至和月色渾然融為一體,只能由馨香和花株的影子而意識到白色的存在。

  唐人對花香的描繪也是虛實(shí)相兼,刻意求工。王建《同于汝錫賞白牡丹》詩說:"并香幽蕙死";《賞牡丹》詩說:"香遍苓菱死。"李商隱《牡丹》詩說:"荀令香爐可待熏!"薛能《牡丹四首》說:"奇香稱有仙。"溫庭筠《牡丹二首》說:"蜂重抱香歸。"司空圖《牡丹》詩說:"曉添龍麝香。"唐彥謙《牡丹》詩說:"馨香惟解掩蘭蓀。"徐夤《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詩說:"瓊葩熏出白龍香。"總之,牡丹的香味超過了一切香草香料,幾乎達(dá)到了莫可名狀的程度。東漢荀令君衣帶奇香,到人家,坐處香三日,這仍不能和牡丹相比,牡丹有天生的香味,根本用不著香爐來熏燒。

  花色是這樣的令人神往,香氣是這樣的沁人心脾,因此,徐夤一則在《牡丹花二首》中盛贊牡丹為"萬萬花中第一流",二則在《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詩中宣稱"羞殺千花萬卉芳"。還有說得更具體的。薛能《牡丹四首》說是"自高輕月桂,非偶賤池蓮"。舒元輿《牡丹賦》說是"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秾李慚出,躑躅(映山紅)宵潰,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那么,只有絕代佳人才堪與牡丹相提并論,于是乎唐人紛紛加以比擬。李咸用《遠(yuǎn)公亭牡丹》詩說:"延年不敢歌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唐彥謙《牡丹》詩說:"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詩說:"羞殺登墻女。"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詩說:"入夢殊巫峽,臨池勝洛濱。"羅隱《牡丹》詩說:"日晚更將何所似,太真無力憑闌干。"這些詩句涉及西施、巫山神女、東家之子、李夫人、洛神、楊貴妃等,是歷史上或文學(xué)作品中的美女。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原在民間浣紗,由國王勾踐獻(xiàn)給吳王夫差,極受夫差寵愛。巫山神女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宋玉《高唐賦》描寫的仙女。楚懷王游高唐,夢見她對自己說:"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登墻女"指東家之子,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描寫的美女,因宋玉說"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而來。宋玉對楚王說:"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李夫人是西漢武帝的妃子。《漢書》卷97上《外戚傳》載其兄李延年在武帝面前唱歌贊美她的姿色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洛神是三國時期曹植《洛神賦》描寫的洛河神女,說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太真即楊貴妃,上文已提到李白《清平樂詞》把她比作牡丹。唐人運(yùn)用這些掌故,說牡丹超過她們,難免是溢美、夸飾,但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牡丹的熱愛和推崇,其用心還是可以理解的。

  六、牡丹與社會生活

  其一,牡丹與政治。牡丹與政治本無直接關(guān)系,有的人不過是借題發(fā)揮而已。對于如狂如醉的賞牡丹風(fēng)氣,有人認(rèn)為有傷風(fēng)化,或不參與,或發(fā)出批評。國子學(xué)助教李紳拒絕看花。韓弘初到長安,命除掉宅中牡丹,《唐國史補(bǔ)》卷中載他的話說:"吾豈效兒女子耶!"王睿(一作王轂)《牡丹》詩還批評道:"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成蔭。"對于這種過分正經(jīng)的行為,人們感到惋惜。上文已說白居易勸李紳:"人人散后君須看,歸到江南無此花。"姚合《和李紳助教不赴看花》詩還提醒他:"且看牡丹吟麗句,不知此外復(fù)何如。"羅鄴《牡丹花》詩對韓弘的行為表示遺憾,說:"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fù)秾華過此身。"白居易《牡丹芳》詩批評賞花風(fēng)氣,說:"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他一生嗜花如命,為著"美天子憂農(nóng)"的政治目的,竟說了這些假話,感情造作,令人不快。指責(zé)花卉美麗為禍亂人心,比指責(zé)女色誤國更為荒唐。花畢竟是花,沒有階級性和社會性,人們不必警惕地看待它。不過,花有時可逗引或寄托人們的政治感情?!短圃娂o(jì)事》卷2和卷43記載:文宗時,宦官殺戮朝官,鉗制皇權(quán)。文宗憤慨之極,見牡丹,不覺誦出"拆者如語,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悅"的句子,忽然想起這是舒元輿《牡丹賦》里的話,而他已被宦官殺害,不覺"泣下沾衣"。

  其二,牡丹與人生。唐人托物言事,借牡丹對人生的榮辱升沉和生老病死發(fā)表感慨。上文已談到白居易借白牡丹為自己的仕途大發(fā)牢騷。在《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詩中,他還說"三見牡丹開","方知老暗催"。感嘆流年易度,時不我待。杜荀鶴《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詩直接揭出:"花艷人生事略同",不過是"半雨半風(fēng)三月內(nèi),多愁多病百年中"。還有看得更長一些的。羅鄴《牡丹》詩說:"買栽池館恐無地,看到子孫能幾家。"中唐李德裕見當(dāng)時長安尚有盛唐時的牡丹活著,在《牡丹賦》中說:"彼妍花之閱世,非人壽之可儔","有百歲之芳叢,無昔日之通侯"。都在感嘆人事無常,榮華富貴能幾時。

  其三,牡丹與禪理。唐末僧歸仁《牡丹》詩說:"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yīng)狂殺五陵兒。"實(shí)際上,僧人見牡丹,心已經(jīng)動了,不然何以有心得體會,并且形諸筆墨。吳融《和僧詠牡丹》詩揭發(fā)了這一點(diǎn),說:"萬緣銷盡本無心,何事看花恨卻深?都是支郎足情調(diào),墜香殘蕊亦成吟。"然而人們?nèi)圆环劣梅鸾痰挠^點(diǎn)來看待牡丹。杜荀鶴《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詩說:"開當(dāng)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張蠙《觀江南牡丹》詩說:"舉世只將花勝賞,真禪元喻色為空。"佛教用緣起說來解釋宇宙人生,把它作為解脫痛苦的手段,認(rèn)為稱作法或名色的宇宙萬有,即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東西,都是由真如佛性通過因緣條件暫時和合而成的,沒有自身質(zhì)的規(guī)定性,因而不能看作真實(shí)存在,但又不妨看作如幻如化的假有、似有。而真如佛性是宇宙萬有的本原,超越時空,遍在一切,湛然清凈,圓滿實(shí)在,人們不能用世俗見解去認(rèn)識它,也不能用言語去解說它,就把它叫做空,空就是妙有、實(shí)有。牡丹是萬有中的一種東西,以佛教觀點(diǎn)來看,也就是假有,其本質(zhì)是空。上引詩句就是講的這個意思。

  其四,牡丹與藝術(shù)。牡丹美化了生活,也給藝術(shù)提供了素材,使唐人的詩文、音樂、美術(shù)等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有所拓寬。

  唐人詩文涉及牡丹者很多。單以牡丹為題材的詩歌,《全唐詩》收有近110首(不包括重篇和五代作品)。以牡丹為題的賦,《全唐文》收有舒元輿、李德裕兩篇。李賦序文還說:"邀侍御裴舍人同作。"《太平廣記》卷364載有一篇出自唐人張讀《宣室志》的神怪小說,描寫謝翱進(jìn)京考進(jìn)士,下榻于升道坊,庭中多牡丹,引出一段人神相戀的故事。這些詩文不僅是相當(dāng)好的文學(xué)作品,還是珍貴的史料,因而讀起來一方面是種藝術(shù)享受,一方面可藉以了解唐代社會生活。沒有它們,我們根本無法對唐代牡丹作深入的研究。

  牡丹入樂者可舉李白《清平樂詞》為例?!端纱半s錄》記載: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李白撰新詞,梨園弟子譜曲奏樂,李龜年歌唱。玄宗"調(diào)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上楫?dāng)時的音樂保存手段所限制,今日已不可領(lǐng)略其風(fēng)韻了。

  王建《賞牡丹》詩認(rèn)為"堪畫入宮圖",牡丹果然進(jìn)入了美術(shù)領(lǐng)域。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畫中出現(xiàn)牡丹,已如上述。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續(xù)集卷9中,說自己曾見李德裕收藏的畫中有馮紹正的雞圖,"當(dāng)時已畫牡丹矣"。馮紹正是盛唐杰出畫師。《唐語林》卷5說:"玄宗時,亢旱,禁中筑龍?zhí)闷碛辍C俦O(jiān)馮紹正畫西方,未畢,如覺云氣生梁棟間,俄而大雨。"羅隱《扇上畫牡丹》詩說:"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fēng)次第開。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牡丹從自然界進(jìn)入美術(shù)領(lǐng)域,它不再是在陽光雨露中生長開放,而是隨著管毫丹青出現(xiàn)。由于藝術(sh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畫出的牡丹更有風(fēng)采神韻。它不必再擔(dān)心狂風(fēng)淫雨,它可以超越時空而存在,一如傳說中的月中仙桂。

  (分作《說唐代牡丹》和《說唐代的賞牡丹風(fēng)氣》兩篇,載《洛陽師專學(xué)報》1990年第1期和洛陽歷史學(xué)會《河洛春秋》1991年第1期;合并稿載《洛陽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第1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