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孝公時代商鞅所營咸陽宮庭翼闕為核心而擴(kuò)大增益之。“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fù)道,周閣相屬”[1]。
“三十五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fù)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見注1]。“咸陽之旁二百里內(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fù)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見注1]。
始皇死后,二世復(fù)繼續(xù)營建[見注1]。然僅至公元前二○六年,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2]。周秦數(shù)世紀(jì)來之物資工藝之精華,乃遇最大之災(zāi)害,楚人一炬,非但秦宮無遺,后世每當(dāng)易朝之際,故意破壞前代宮室之惡習(xí)亦以此為嚆矢。
始皇陵墓建筑豪侈,亦前所未有。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宮,奇器珍怪,從臧清之”[見注1]。“合采金石,冶銅錮其內(nèi),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3]。“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jī)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樹草木以象山”[4],以為可與天地同久;然僅三年,項羽入關(guān),即被掘盜取其財物。
始皇因各國長城之舊,使蒙恬將三十萬眾,“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5]。非此者,則北虜之侵,必更無阻障。二千年來中國歷史之演成,其關(guān)系于此長城者實至巨。秦長城為土筑,今甘肅西,或尚有秦時原物。河北省一帶磚甃長城,均明中葉以后增筑。
[1]《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2]《史記·項羽本紀(jì)》。
[3]《漢書·賈山傳》。
[4]《長安志》。
[5]《史記·蒙恬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