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論合作伙伴關系管理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梢姟叭撕汀钡闹匾饔谩o論是在牛根生的個人經(jīng)歷里還是蒙牛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人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砝碼。牛根生將經(jīng)營人心當作一個事業(yè)來經(jīng)營,故贏得了蒙牛企業(yè)生態(tài)鏈上的所有人的團結一致,良好合作。所以,蒙牛這個企業(yè)所具有的能量是驚人的。
品牌的“最后一公里”
銷售終端是離消費者身體最近的地方,售后服務是離消費者心靈最近的地方。這是品牌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走好了這“最后一公里”品牌才能最終真正樹立起來。
牛根生非常重視這“最后一公里”,他在文章《終端是“第二大腦”》中,就這個觀點進行了分析:
終端上的導購員,本來應該是“助手”,但許多人已經(jīng)退化為“屠手”:強買強賣,喋喋不休,熱迎冷送,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將導購員分為三種類型,理貨型,銷售型,咨詢型,相對而言,還是咨詢型既幫了顧客又讓顧客沒有心理負擔,比較有利于樹立品牌。其次是售后服務上的投訴受理員,有許多人為了保住今天的“一碗米”,丟掉了明天的“半畝田”。以牛奶行業(yè)而論,萬分之一的壞包率中外皆然,這是現(xiàn)代科技無法規(guī)避的難題,廠方、售方如果不能與買到這種產(chǎn)品的消費者很好地溝通,通過理解達成互諒并最終將其變?yōu)橹艺\消費者,那么,一個年產(chǎn)200億包產(chǎn)品的企業(yè),一年之中所流失的直接消費者就將達到200萬人,如果每個人影響的潛在消費者為10人,那么,一年就將失去2000萬消費者,十年下來就將失去2億消費者!——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如果任其蔓延,不要說“百年老店”是奢望,連“十年小店”也做不成。
產(chǎn)品、廣告和人成為終端信息傳播的三個載體。在終端中,由于產(chǎn)品和廣告的階段已經(jīng)完成,因而可變的因素只有人。只有在“人”這個因素上做出努力,才可以決勝品牌的“最后一公里”。
人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最后一公里”的復雜程度。只有提供了上好的服務,才能為這“最后一公里”加分。海爾因為在售后服務中使用了“一塊布”,使得海爾的空調得到消費者的信賴。在海爾買了空調之后,海爾的售后人員會到家里安裝空調,上門服務時先套上一副腳套,以免弄臟消費者家中的地板,安裝空調時先把沙發(fā)、家具用布蒙上,服務完畢再用抹布把電器擦得干干凈凈,自帶礦泉水不喝用戶一口水、不抽用戶一支煙,臨走時還要把地打掃得干干凈凈,并請用戶在服務卡上對服務進行打分。正是這種服務獲得了顧客的忠誠,口碑相傳使客戶越來越多。
企業(yè)管理中有一個“80/20定律”,同樣適用于企業(yè)的銷售活動,即企業(yè)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忠誠消費者。根據(jù)口碑效應,老客戶的忠誠可以帶來8筆潛在的生意;相反,一個不滿意的客戶會影響30個人的購買意愿。此外,吸引新客戶的成本至少是保持老客戶的成本的5倍。因此,必須維護好老客戶。
2003年,蒙牛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消費者到超市買“綠色心情”棒冰,事前從導購員那里得到確認:可得鑰匙扣。但付款后,從售奶點交涉到服務處,又從服務處交涉到贈品處,繞了一大圈,最后得到的答復竟是:“為個鑰匙扣,你煩不煩呀?”這種回答破壞了消費者的好心情,進而可能會影響到他下次的購買,他可能不會再選擇蒙牛,轉而選擇別的牛奶品牌。
還有一個例子,天津一位消費者購買蒙牛牛奶時遇到兩個破包,打了三次長途,三次市話,跑了三次售奶點,問題依然無法解決。此消費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向報社寫了投訴信。不用說,這一事件的后果必然會使蒙牛的形象受到威脅。雖然這樣的事情僅是終端服務當中的個例,但蒙牛的高層已經(jīng)認識到了危機的存在,那就是蒙牛的售后服務環(huán)節(jié)隱藏著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