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某一天,苗訓走在離開家的路上。
時間應該是秋天,因為路上鋪滿了枯黃的樹葉,空氣中彌散著秋天的味道。我很迷戀秋天的味道,那是落葉和干燥空氣混合在一起的氣味,每次聞到我都會覺得有些傷感。我還喜歡冬天早上的味道,那是燃燒的蜂窩煤和凝重的冷空氣混合在一起的氣味,每次聞到都讓我非常興奮。聞得時間長了,還會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后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已經(jīng)煤氣中毒的緣故。
她告訴我她更喜歡冬日的下午,待在屋里暖洋洋又很懶散的感覺是她所迷戀的。聽了這個,我更認定她是同類了,因為那種感覺我也喜歡。
苗訓穿的長衫過于寬大,以至于可以把他整個身體都包在里面。長衫本身的顏色已經(jīng)無法辨認,在經(jīng)過多年的漿洗后,現(xiàn)在只能看到淡灰色,以及衣領和袖口泛出的慘白。為了不在走路時被自己的衣服絆倒,苗訓用一條粗布腰帶把它綁在身上,使衣服的下擺保留到適當?shù)拈L度。上半身多余的布料垂在腰間,遮住了腰帶,讓他看起來像是穿了一件肥大的上衣和一條裙子。苗訓舍不得把長衫剪短,因為晚上還要當被子蓋。
苗訓的腳上綁著一雙草鞋,鞋底是用棕絲編的,鞋幫和鞋面也不是普通的稻草,而是蒲草和龍須草摻雜在一起編成的,所以這雙鞋非常耐穿。
我覺得秋天的氣味應該是淡藍色的,像煙一樣在空氣中隨風漂浮。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苗訓穿著淡灰色的衣服走在淡藍色的輕煙中。他的腳下是厚厚的黃葉,走在上面沙沙作響。不過苗訓對此一點也沒有留意,而且他只關心眼前的路是否會通往他的目的。
苗訓的家鄉(xiāng)是一個黑白的小鎮(zhèn)。
小鎮(zhèn)的天空一年到頭都陰沉沉的,仿佛隨時要下雨,可真正下雨的日子并不多,空氣卻總是濕乎乎的。即便剛下完雨,天上還是陰沉沉的。所以小鎮(zhèn)的人從沒見過太陽、月亮和星星,更沒見過彩虹。
小鎮(zhèn)的房子看起來全是照著一個模子摳出來的。房頂鋪著黑色的瓦,外墻也都用煤灰刷成了深灰色。只是有錢人家的房子會蓋得大些,窮人家的房子蓋得小些,最窮的人住在草房里。即便是草房,鋪在房頂?shù)牡静菀惨煤永锏挠倌嗄ǔ珊谏绢^柱子和土坯墻也要用煤灰刷成深灰色。
小鎮(zhèn)的街道上鋪著黑色和灰色的鵝卵石。因為都是些小石塊,所以在上面走的時間長了,腳就會硌得生疼,時間再長點就會起水泡,水泡破了還會長繭子。時間久了,小鎮(zhèn)人的腳底都長了一層厚厚的繭。只有有錢的人沒有,因為他們都穿厚底靴子。
在小鎮(zhèn)人的眼里,世界只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因此他們認為世界就應該是這樣的。而且在他們還據(jù)此推斷,黑色和白色代表著道德,灰色是由黑色和白色調(diào)和成的,也屬于道德的一部分。對于別的顏色,無論是暖色系還是冷色系,他們都會覺得刺眼,就和我們看到強光的感覺一樣。在小鎮(zhèn)人的意識中,黑色、灰色和白色之外的任何顏色,都是以讓人視覺混亂為存在目的的,而視覺混亂往往就是道德敗壞的開端。
小鎮(zhèn)的人覺得生活的幸福與否完全依靠道德的維系。如果道德缺失了,那他們的生活就會不幸;如果道德淪喪了,他們就會在水深火熱中煎熬。所以,小鎮(zhèn)的人樂此不疲地維持著黑白的世界。他們的臉色不是發(fā)黑就是慘白,看不到一絲紅暈。在出門之前,他們都要用木炭把嘴唇涂成黑色。他們穿的衣服不是黑色就是灰色,連最愛美的女孩子也是如此,只是多了些花紋而已。其實女孩子們還可以穿白色的衣服,但誰也沒有這個膽量,因為如果不是天生白皙且身材絕佳的人,白色的衣服只會把人襯得更難看。小鎮(zhèn)的人吃東西也很在意,只吃雞或魚的肉,因為是白的。如果要吃豬肉或牛肉,就要在烹制的時候使勁放醬油,直到這些肉看起來是黑色的才行。
有的時候,小鎮(zhèn)人維持黑白的方法很粗糙。比如鋪在草房頂?shù)牡静輿]有染成黑色,他們就會把草房付之一炬。又比如有個女孩子頭上帶了朵黃色的野菊花,他們就會把她的衣服扒光,在脖子上掛一雙破鞋,然后用藤條抽打她的背脊。甚至有的小孩在說話的時候無意中帶出了其它顏色的字眼,家里的大人也會沖上去給他個大嘴巴,還要罵:"你才多大,就學會耍流氓了。"當然,粗糙的方法往往只針對住草房的人、女人和小孩子。
好長一段時間里,苗訓都是個堅定的黑白主義者。他眼中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不過這并不是說苗訓的道德水準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天生是個色盲。
對一個色盲而言,生活在黑白的世界應該是最幸福。如果依照小鎮(zhèn)人的定義,在他的眼中世界只有幸福,根本不存在不幸。但事實正好相反,無法分辨黑白和彩色,也就等于無法分辨不出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缺德。因此,他注定只能生活在茫然中,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愿意承認這點。
這里有一點要補充,我也是個色盲,準確地說應該是色弱,我只是分不出接近的顏色而已。所以,秋天的顏色事實上不一定是淡藍色的,可能是淡綠色或淡紫色的。但是她一定是個白色的女人,因為在黑白的色域我還是分得清的。她偶然發(fā)現(xiàn)了我的這個缺陷,并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持續(xù)了好長時間。每天她都要拿幾十樣東西讓我猜顏色,更要命的是無論走到哪,都會指著一個東西問我:"這是什么色的?"也不管當著多少人的面。這種游戲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白癡,因為我真的拿不準到底是什么色的。我想苗訓不愿承認是色盲的原因,就是害怕小鎮(zhèn)的人對此產(chǎn)生興趣吧。如果小鎮(zhèn)里所有的人整天圍著我讓我猜顏色,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現(xiàn)在苗訓的面前有兩種選擇:要么承認自己是色盲,然后讓小鎮(zhèn)的人煩死;要么承認自己是分不清好歹的下流坯,然后讓小鎮(zhèn)的人打死。苗訓不想死,所以他既不承認自己是色盲,也不承認自己是下流坯。為了掩藏自己的本質(zhì),他表現(xiàn)得非常過激,就是說對別人討厭的東西,他就憤怒;別人憤怒的東西,他就歇斯底里。但因為必須要等到別人先有表示才能做出反應,所以大家都覺得苗訓總是慢一拍。
苗訓也想找出些別人憤怒的規(guī)律來,因為反應遲鈍也不是件好事。他發(fā)現(xiàn)對于純粹的黑色或白色,人們是不會憤怒的,這就說明憤怒只存在于灰色的領域。但世界上純黑或純白色的東西畢竟太少了,所以這個規(guī)律在現(xiàn)實中并不好使。
苗訓的改變是從那個帶著野菊花的女孩開始的。從那天開始,苗訓的世界變成了一半是黑白的,一半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