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初戀雖然最為純真美好,但初戀故事又總是在不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平添煩惱。多少人只是在懵懵懂懂的年少時,品嘗到苦澀的清純,留下青澀的記憶。
譬如看花,開時要來,落時也要來,因為有許多故事,開頭動人,結局卻是憂傷的美麗。用這句話描述俞敏洪的青春中的感情,再貼切不過。
桃花運:落花有意水無情
1979年的秋天,高考補習班還很緊俏,縣里的班只招落榜的前40名,俞敏洪名落40外。但是他母親并未放棄,她帶著幾條鯽魚來到老師家,終于用誠懇和執(zhí)著打動了老師,爭取到一個寶貴的名額。
于是,俞敏洪進入江陰一中英語專業(yè)班學習,此時他也意識到,這是自己最后一次向高考沖刺的機會,應該好好珍惜。且不提父母的苦心,單是老師網(wǎng)開一面的情義,自己也無法辜負。可沒料到的是,這一年,老實的俞敏洪竟然走了“桃花運”。
現(xiàn)在俞敏洪只是大約記得,那個女孩叫萍。在當時萍的眼里,俞敏洪是那么的與眾不同。
俞敏洪比班里的人都長兩三歲,看起來成熟許多。大多時候他很沉默,可是有時候又很喜歡說話。俞敏洪的身上有一種睡獅的力量,一旦蘇醒,就有無限飽滿的熱情。如同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業(yè)青年一般,俞敏洪總在觀察,總在思考,他的腦子里的念頭雖多,可是說出來的話總是那么少,但字字有力,直擊要害。
萍已經(jīng)習慣,在來來往往穿梭的人群里,一眼就認出俞敏洪清瘦的身影。她習慣在人群里尋找他,然后安心低下頭來讀書,心里便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如同辛曉琪在《味道》里吟唱:“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這是一種很朦朧的感覺。
俞敏洪是萍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別人眼里的俞敏洪是班長,是學習刻苦的優(yōu)秀學生;但是在她心里,俞敏洪不經(jīng)意的目光,習慣性的動作,用手指翻書的姿勢,沉思的表情,都讓她回味不已。
情意如同春天田野里燃燒的火焰,總會愈發(fā)強烈。時間越久,萍陷得越深。在遐想中,她想同他一起走在微風里,看田野里麥浪翻卷;她想同他在夜晚的屋頂上,抬頭數(shù)閃爍的星;她想同他一起讀書,聽筆在紙上劃出的沙沙的聲音;她想同他一起,看他清秀的眉目里堅毅溫暖的眼神。
萍終于下定決心,在小賣部買了一疊漂亮的信紙。少女懷春的她心跳得很快,這仿佛是幸福的轉折,窗外的草木似乎都顯得曖昧而歡喜。她一個人回到寢室,在桌上鋪開信紙,細細撫平每一個角落,一邊想著如何下筆。
“敏洪……”,落下的每個字都傾注了濃濃的情意。
就這么過了許多天,萍的信始終沒有送出。她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在猶豫什么。即使教室里只剩下俞敏洪和她兩個人,她也只顧著東拉西扯,掩飾自己的神情慌亂。而俞敏洪呢?總是微笑而沉穩(wěn)地說著話,保持他一貫的風格。
終于有一天,萍鼓起勇氣,托自己最要好的女友將信交給俞敏洪。她坐在教室里,看見窗外的女友跑向俞敏洪,將信給了他,又說了些什么。俞敏洪側頭往教室里回望,大約是在尋找萍。萍慌忙地低下頭翻書。
書一頁一頁往下翻,萍完全不知道書上寫了些什么。她眼睛盯著書頁,精力卻集中在耳朵上,她在聽俞敏洪的聲音,他走進教室,朝她走來。萍將頭埋得更低。她聽見俞敏洪撕開信封的聲音,清脆利落;她聽見俞敏洪將信從信封里抽出來,紙張與紙張間摩擦出細微的聲響。
俞敏洪看了看萍,茫然地打開信,還沒看完,竟被一個調(diào)皮的同學搶去念了出來,引來哄笑聲不斷。這種事情對一個青春期的少女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萍幾乎懵了,頭腦一片空白,下意識地跑了出去。
教室里雜亂的笑聲漸漸遠去,萍只知道不停地跑,跑回寢室,一頭撲進被子里,哭出聲來。一段感情變成了鬧劇,幾日來的期盼顯得那么可笑和諷刺,曾經(jīng)美好的幻想一下子消散得無影無蹤。消散不去的,是教室里高低起伏的笑聲。
萍哭累了,抱著膝靠在墻上,看著書包里露出一角的信紙,眼淚又掉下來。她呆呆看著信紙,那些承載了她多少時日的思念和幻想,如同掉在信紙上的淚一樣,漸漸化開來,變成一抹模糊不清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