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員工因為過錯而做錯了某件事情時,第一反應(yīng):第一次犯錯不批評
沒有不犯錯的員工,甚至事情做得越多,犯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筆者看來,其實工作的過程更像是“試錯”的過程,我們總是在經(jīng)歷“犯錯—總結(jié)—成長”的過程。因此,作為管理者就必須要重視一個問題,第一次犯錯的員工以及第一次犯某個錯誤的員工。
一些管理者,對待員工的錯誤,向來持有非??量痰膽B(tài)度和做法。他們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認為“你錯了,就是錯了”,沒什么好說的;而后,就是一頓嚴厲的批評甚至否定。不管你是因為什么犯了錯誤,更不管你是否第一次犯這種錯誤,反正錯了就要挨罵。
于是,總會出現(xiàn)下面的問題:
下屬做錯某件事兒,結(jié)果被大罵一頓,但下屬心理感覺很委屈,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
上司認為下屬怎么能犯這種錯誤,如此低級,簡直是不能容忍;
上司在下屬犯錯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從來不是反思自己,有沒有盡到提醒和指導的責任;
……
筆者原來的老板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叫做“稽所教,教所稽”,意思是說:我們所檢核的必須是我們曾經(jīng)教過的,而我們所教的就應(yīng)當是要檢核的。借用到批評上來就是,我們所批評的必須是我們曾經(jīng)教導過、提醒過的,而我們曾經(jīng)教導過和提醒過的而又被觸犯的,才是我們要批評的。
或者說就是:員工第一次犯某項錯誤,是不應(yīng)該或者根本不應(yīng)當被批評。因為管理者負有教導和提醒的職責,如果是因為我們的過失而沒有對該所犯事項進行教導或提醒,責任就在我們自身,應(yīng)當被批評的就是我們自己。問問自己,有沒有盡到提醒和指導的職責。對員工可能會犯錯誤的地方,我們應(yīng)當事前做出提醒和指導,以幫助其避免犯錯;特別是對于那些新員工或缺乏相關(guān)經(jīng)驗的員工,就更是如此。
事實上,原本有太多應(yīng)當是管理者沒有盡到提醒和指導職責的情況,而由員工自己被迫承擔了。員工犯了錯誤被批評,無可厚非;他們可能沒有什么怨言,但對于管理者而言,就喪失了一次樹立和行使管理權(quán)威的大好機會。因為,他們第一次犯錯的時候,更需要的是指導,更應(yīng)該明確的是為什么這樣是錯的,到底錯在了什么地方,今后應(yīng)當注意到什么;或者奢侈地講,如果他們能夠聽到管理者主動承擔沒有盡到提醒的責任這種說法,那么他們會感悟更多,起碼就有管理者的責任感。
員工第一次犯某項錯誤,管理者可以進行教導或提醒,但是如果問題再次重演,那就要批評,且要嚴格地批評。不嚴格批評不足以讓他們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重復犯錯的不可饒恕性。重復犯錯就是可恥的浪費,就是典型的內(nèi)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