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的我們,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子女產(chǎn)生不能來找我們訴苦的感覺,然而在我們與子女的日常生活對話之中,我們對子女發(fā)出愿意聆聽的信息卻常?;煜磺?。比方說,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在我們分心、忙碌,或者不感興趣的情況下,對子女說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你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沮喪,說:“你都沒認真聽我說!”或者,孩子也許不會表示抗議,卻就此放棄敘述走開了去。事實上,在我們分心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專心聽孩子們說話。我們漏掉了一些信息,就算我們想要相信孩子們的話,他們寧可認為我們有一半的心思不在他們身上。
你是否曾經(jīng)對孩子這么說:“我可以一邊看報紙,同時聽你說話”,或者“現(xiàn)在不行!我正在打電話”。你最好耳目并用,用心聽著、仔細看著你的孩子在說些什么,如此你才能夠掌握到常常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重要信息。而且,假如你一時無法停下手中在忙的事情,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等一會兒你會騰出時間好好跟他說話。
孩子們常常會用身體語言對你暗示他們的感覺。比方說,你可能會注意到,孩子會避開你的眼神——這個線索暗示,他正試圖告訴你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蛘?,他的眼皮抽動、嘴唇發(fā)抖——這是孩子情緒越來越緊張的跡象。有時候,孩子滿臉羞愧或者雙肩下垂——這表示他們正在擔憂或悲傷,非常沮喪。
聆聽有兩個層次:注意聽他們說些什么,也要聽他們沒說出口的是什么。如果孩子的神情或行為傳達的信息,與嘴巴上告訴你的說辭極為不同,請相信你的直覺。只有細致地觀察,你才能發(fā)覺這些重要的線索。
你可以做下列六件事,讓你的子女知道你已經(jīng)準備好要聆聽他們必須說出來的話。以下六項技巧有助于建立信任感,也能夠讓你保持警覺,及時發(fā)現(xiàn)任何潛在的問題:
(1)排除使你分心的事物。
(2)轉(zhuǎn)身面對你的孩子。
(3)保持眼神的接觸。
(4)通過表情與聲音表達出你的關(guān)心。
(5)做一個靈活的聆聽者。你可以用“噢”、“這樣啊”、“嗯”等詞語來回應(yīng)孩子,表示你把孩子正在說的事情聽進去了,并且鼓勵孩子繼續(xù)對你吐露心事與感受。
(6)為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命名。
我會把重點放在第六項技巧,因為做父母的最常向我求助的就是這一點。你是否曾經(jīng)對某個朋友傾吐心事,在你吐完苦水之后,這個朋友說了一番話,恰好就是你需要聽到的?在你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時,最棒的莫過于感覺自己被了解。在你冒險和盤托出心靈最深處的感受與想法時,聽你傾訴的對象用完全感同身受的態(tài)度回應(yīng)你——沒有什么比這個更能夠建立信任與親密感了。我這輩子碰到過很多從未有過這種體驗的人,他們認為,準確猜中他人感受的能力,就跟魔法一樣神奇。這個嘛,并不是魔法,而是表示你看到或聽到某些情緒時能夠加以辨認,也意味著學(xué)習如何為這些情緒命名,并且反饋給正在訴苦的人知道。
有些家長會問:“萬一我沒猜到正確的感受呢?”在我與兒童共處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感受到你試著了解的誠意,他們暫且會對你投以肯定的評價。常見的是,如果你沒給孩子的情緒做正確的命名,他們還會反過來糾正你。“媽,我不是生氣!我是傷心!”別把這種反應(yīng)視為孩子是針對你而發(fā)作的,這只不過是你成為良好聆聽者訓(xùn)練過程中的一環(huán)。
不過,孩子們不會輕易忘記的是,你遺漏了他們在林林總總的敘述中所要告訴你的重點。有時候,聆聽弦外之音,而非只看孩子遣詞用字的表面意義,是避免這種狀況的最佳方法。如果你沒聽懂他們在說什么,就要多多詢問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以下是某個母親無法了解十一歲的兒子試圖要告訴她什么事情時所發(fā)生的狀況:
亞歷士:我再也不想跟比爾和喬一起走路去上學(xué)了。他們都是怪胎!
媽媽:我知道他們兩個的家庭不如我們家幸福美滿,但你不能因為這樣就拒絕跟他們一起走路。
亞歷士:哎呀,媽,我不是這個意思啦!
把接下來的這段對話,跟上一段的互動加以比較。這一次,母親真正聽出了兒子言語背后的感受:
亞歷士:我再也不想跟比爾和喬一起走路去上學(xué)了。他們都是怪胎!
媽媽:聽起來你好像不太喜歡他們的行為舉止,怎么了?
亞歷士:這個……有一點尷尬……每次我們走到學(xué)校后面那條小路的時候,他們兩個就想把我的褲子拉下來,每次我都很生氣,但他們就是不肯罷休!
媽媽:噢,難怪你不想跟他們一起走路去上學(xué)!他們的行為不是做朋友應(yīng)該有的表現(xiàn)。很高興你愿意告訴我,我知道這個要說出來不容易。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想想該怎么解決吧。
以下還有一些例子,說明父母了解孩子在說些什么,之后以聰明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給予回應(yīng):
子女:約翰喊我“膽小鬼”,就因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肯穿越停車場!
家長:約翰這么說你,一定讓你覺得很難過,而且他又是你這么好的朋友。
子女:赫伯叔叔搔我癢的時候,不管我怎么說他就是不肯停下來。就算我一直不停地叫他住手,他還是聽不進去!
家長:看得出來你為什么這么生氣、這么沮喪。你摯愛的人占你便宜的時候,的確使人感到很沮喪。需不需要我?guī)湍愀詹迨逄嵋惶徇@件事情?
子女:媽,我大喊“住手!離我遠一點!我又不認識你”的時候,真覺得自己蠢得要命。每個人都盯著我瞧。
家長:對呀。你可能會覺得很尷尬,因為你不習慣讓別人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到你。不過,這種做法在突發(fā)狀況下可以引來他人的協(xié)助,所以萬一你要是遇上了麻煩,你得愿意讓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
請注意,在第二段跟第三段的例子里,大人在對孩子表達認同的時候也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在此同時,大人并未打退堂鼓,也沒有改變那些必須強制執(zhí)行的規(guī)則或行為。在叔叔一直搔人癢的例子里,請注意對話中的家長是多么審慎地詢問孩子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忙。這種協(xié)助帶給孩子安撫的作用多于驚嚇,因為父母讓孩子參與抉擇,雙方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父母會不會跟赫伯叔叔提起這件事情,并不是由孩子決定的,孩子可以選擇的是如何向赫伯叔叔開口。
在每一個例子之中,大人在回應(yīng)孩子的時候,都會“猜猜”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大人使用了一些情緒詞匯,像是生氣、沮喪、難過以及尷尬。情緒用語多如牛毛,但是以下一些詞匯是很基本的,在此并未以特定順序排列:
悲傷 尷尬 興奮 生氣 罪惡
快樂 孤單 擔憂 驚駭 羞恥
惱火 煩亂 深情 恐懼 失望
嫉妒 困惑 親密 信任 害怕
難過 痛苦 不確定 勇敢 驕傲
你是否曾經(jīng)因為表達上述清單中的情緒,而受到責備或處罰呢?在你看著這份清單的同時,是否出現(xiàn)任何你認為不應(yīng)該擁有的情緒呢?如果你在童年時期表達特定情緒時曾得到過負面的效果,如今你就必須認真接受并了解你的子女同樣的感受。有時候,你可以回憶一下當年你產(chǎn)生這些情緒時,是否也曾希望有人能跟你說些什么話,這樣做對你現(xiàn)在認真聆聽子女的時候會有所幫助。在子女對你傾訴心事的時候,要你說些表示接受或支持孩子的話語,對你而言也許是嶄新且陌生的。不過,等到子女感受到你的確了解他們心思的時候,請看看孩子的眼神!這么做是值得的。
現(xiàn)在,想象一下你會對孩子下面說的話作出什么樣的回應(yīng):
子女:我在院子里玩耍的時候,最討厭老是有人在旁邊了!你都不信任我!你總把我看成三歲小孩子!
你的回應(y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回應(yīng):我知道你不想覺得自己像個三歲小孩,這條規(guī)定讓你有這種感覺,我很抱歉。我只希望家里所有的安全措施都能讓你覺得公平些。這樣吧,你在玩耍的時候,我可以坐在臺階上陪著,不然你也可以請個朋友過來一起玩。由你選擇。
這里的重點在于情緒的命名,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然后簡單地重新敘述一次界線的所在。畢竟,你不會因為兒子不喜歡,就改變這條規(guī)定,但是你還是可以針對這條規(guī)定使他覺得不自在、不快樂而表達歉意。
如果你在這項練習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請注意平時多觀察子女的情緒,然后作一些字面上的猜測。你一定要為觀察到的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命名,并且試著在兩種情緒之間歸納出更多情緒。上述例子中的回應(yīng),說明了你在想要了解孩子的感受時,應(yīng)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子女說的話,并不是每一句都需要你的認同應(yīng)允;你什么時候想要鼓勵孩子對你傾吐他們的想法與情感,全憑你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