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和一直很珍惜周仲眉夫婦的題字和題畫。但最讓她難以忘懷的,還是有關(guān)他們的《瑯 題名圖》的故事。
且說,抗戰(zhàn)期間,許多文化人都先后逃難到了重慶地區(qū),于是參加周家曲會的人數(shù)也日漸增多,其中有許多曲人都能詩詞善書畫。周家夫婦因此很想將這些曲友的題簽文字留下來作紀(jì)念。有一天,周夫人戊雙突發(fā)雅興,揮毫點(diǎn)彩,畫成《瑯 題名圖》一幅,該圖背景帶有淡淡的翠竹意象,主要為了讓曲友們在這個富有詩意的圖面上隨意留下他們即興的詩詞作品。(“瑯 圖”典出《牡丹亭》的《拾畫》一出:“客來過,年月偏多,刻畫瑯 千個?!保┩瑫r,主人周先生也寫了一篇很長的《瑯 題名圖序》,中有“寒花荒草,客來有玉茗之詞;繁李濃柳,夜游有青蓮之序。爰藉妙手瑯 之畫,刻劃留名;愿結(jié)靈山香火之緣,觀摩永念”諸語。
不用說,這張面積頗大的《瑯 題名圖》一時成為佳話。當(dāng)時許多曲人都在《瑯 題名圖》上頭題寫自己的詩作,包括盧前先生所題的一套散曲?,F(xiàn)在節(jié)錄如下:
[南商調(diào)梧桐樹] 山無半壁平,水不經(jīng)年凈。漂泊西南,日與嘉陵近。可喜的峽中早把歌筵定,幾外云嵐列畫屏。翠拍紅牙,有幾個閑名姓,借瑯 寫出了流人影。
[東甌令] 六幺序,解三醒,唱罷南音又北聲。傳奇散套分明訂,添幾曲新時令。明朝筑座納書楹,還按譜試西昆……
[大圣樂] 嘆仙霓徒侶凋零,說吳閶空舊恨……還憐昆戈排場冷,忍回首北平城……到如今巴渝曲調(diào)尊前聽,只雅部人間寂不聞。周郎顧也,趁良辰結(jié)社風(fēng)流無盡。
[解三醒] 一個是余杭舊尹(汪寄庵),一個是鞠部昆生(倪宗揚(yáng)),一個是道升瀟灑偕文敏(仲眉夫人戊雙),一個是牛首山僧(甘貢三姑父),一個是雙柑斗酒南郊隱(戴夷乘),一個是塞上曾陳十萬兵(范崇實(shí)),一個是歌中圣(項(xiàng)馨吾),一個是劉家少婦(翟貞元),一個是小葉娉婷(張充和)……
盧前先生這一組套曲可謂曲史上一個不可多得之作?;蛘呖梢哉f,它本身就是一篇難得的“曲史”--其內(nèi)容主要在敘述諸位曲友在北碚周家聚集唱曲的盛況,尤其對每個人物的描寫都十分逼真。將充和描寫成“小葉娉婷”,更是神來之筆。
然而遺憾的是,那幅寶貴的《瑯 題名圖》卻在“文革”期間毀于抄家。更可悲的是,那個被盧前先生稱為“趁良辰結(jié)社風(fēng)流無盡”的周仲眉先生,也在“文革”初被迫害而自殺身亡。
1983年,周夫人戊雙終于有機(jī)會聯(lián)絡(luò)上張充和女士。就在那年,充和將她所收藏的盧前先生舊稿(即盧先生當(dāng)年在《瑯 圖》上所題的整套散曲)抄寫成工整的楷書寄贈給戊雙。戊雙為此感慨萬千,次年即寫成一篇有關(guān)《瑯 題名圖》的回憶札記,中有“欣蒙故人張充和自海外錄寄盧曲”諸語,以示感謝之意。
陳戊雙女士比充和大九歲。她于1999年以九十五歲高齡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