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錫是江蘇人,家住紹興北邊,與張岱論交多年。他跟其他愛看戲的文人雅士一樣,既精于品評、出錢贊助,也演戲、教戲、愛看戲。張岱寫了一篇文章稱贊彭天錫,說他唱戲、導(dǎo)戲的功力“妙天下”。51彭天錫的規(guī)矩很簡單:他從不按自己的意思修改本子;為了準備演出,他會不計代價,把整個戲班請到家里排練,排練一次就要花個十兩銀子。彭天錫不斷增加自己會唱的劇目,幾年下來,他可以在張岱家里唱個五六十折戲而不重復(fù)。彭天錫尤其擅長演奸雄和丑角,刻畫佞幸入木三分,無人能及:“皺眉眼,實實腹中有劍,笑里有刀,鬼氣殺機,陰森可畏?!睆堘氛J為,彭天錫天性深刻,胸懷丘壑,靈活機變又渾身是勁,唯有借著演戲才能完全展現(xiàn)。張岱最后說,彭天錫的表演精妙,為前人所未見,“恨不得法錦包裹,傳之不朽”。
依張岱的看法,女伶中唯一能和彭天錫并駕齊驅(qū)的只有朱楚生一人。朱楚生投入寧波姚益城門下,擅長紹興派。姚益城教戲一絲不茍,講究音律純正,拿朱楚生當作評判戲班唱功的標準。朱楚生獻身戲曲,畢生心血盡集于此。要是師傅指出唱腔口白有何可改進之處,朱楚生非得練到毫無瑕疵才罷休。張岱說:“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fēng)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53有天傍晚,張岱與朱楚生同坐在紹興附近的河邊。暮日西斜,水波生煙,林間冥,朱楚生突然默默哭了起來。朱楚生不同于彭天錫,無法盡釋心中的力量,反倒被其消磨。張岱以為朱楚生“勞心忡忡,終以情死”。
在張岱眼中,生活多是光彩耀目,審美乃是人間至真。在精神的世界一如舞臺生活,神明的無情操弄和人的螳臂當車之間并無明顯區(qū)別。我們所稱的真實世界,只不過是人神各顯本事,各盡本分的交會之處而已。張岱一生都在探尋這種片刻。崇禎二年(1629)中秋翌日的深夜,張岱把船停在金山山腳下。他走大運河北行去探望父親,才過了長江而已,月光皎潔,照在露氣凝漩的河面上,金山寺隱沒林間,四下一片漆黑寂靜。張岱入金山寺大殿,歷史感懷油然而生。此處正是南宋名將韓世忠領(lǐng)八千兵力,力抗金人南侵,鏖戰(zhàn)八日,終將金人逐退過江的地方。張岱要小仆把燈籠、道具從船上拿來,燈籠掛在大殿中,就唱起韓世忠退金人的戲來。
依張岱的看法,女伶中唯一能和彭天錫并駕齊驅(qū)的只有朱楚生一人。朱楚生投入寧波姚益城門下,擅長紹興派。姚益城教戲一絲不茍,講究音律純正,拿朱楚生當作評判戲班唱功的標準。朱楚生獻身戲曲,畢生心血盡集于此。要是師傅指出唱腔口白有何可改進之處,朱楚生非得練到毫無瑕疵才罷休。張岱說:“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fēng)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53有天傍晚,張岱與朱楚生同坐在紹興附近的河邊。暮日西斜,水波生煙,林間冥,朱楚生突然默默哭了起來。朱楚生不同于彭天錫,無法盡釋心中的力量,反倒被其消磨。張岱以為朱楚生“勞心忡忡,終以情死”。
在張岱眼中,生活多是光彩耀目,審美乃是人間至真。在精神的世界一如舞臺生活,神明的無情操弄和人的螳臂當車之間并無明顯區(qū)別。我們所稱的真實世界,只不過是人神各顯本事,各盡本分的交會之處而已。張岱一生都在探尋這種片刻。崇禎二年(1629)中秋翌日的深夜,張岱把船停在金山山腳下。他走大運河北行去探望父親,才過了長江而已,月光皎潔,照在露氣凝漩的河面上,金山寺隱沒林間,四下一片漆黑寂靜。張岱入金山寺大殿,歷史感懷油然而生。此處正是南宋名將韓世忠領(lǐng)八千兵力,力抗金人南侵,鏖戰(zhàn)八日,終將金人逐退過江的地方。張岱要小仆把燈籠、道具從船上拿來,燈籠掛在大殿中,就唱起韓世忠退金人的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