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科舉功名一場空(3)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作者:史景遷


  張岱對艾南英的解釋稍加補充。朝廷以八股文來“鏤刻學究之肝腸,消磨豪杰之志氣”,稍有不合格式之處都不行,就算是大學者,“滿腹才華,滿腹學問,滿腹書史,皆無所用之”;除非“心不得不細,氣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其結果是貽禍天下,能通過科考的人,“非日暮窮途,奄奄待盡之輩,則書生文弱,少不更事之人”。雖然科考的壓力這么大、缺點這么多,怪的是艾南英與張岱還是覺得科考有可取之處:苦讀與壓力造就了緊密的師生關系。要消磨時間不是只有閑暇度日一途,苦讀不倦更能成就大功業(yè)。6
  
  當然,張家人未必能重演高祖張?zhí)鞆偷某晒Α執(zhí)鞆偷拈L子張文恭就是自幼體弱7,他的母親不準張文恭為求功名而苦讀。文恭怕母親生氣,于是把燈藏在房里頭,等到母親進房就寢之后,張文恭才把燈點亮,開始熬夜讀書。張岱還說,張文恭為了昭雪沉冤而奔走,不到三十歲,發(fā)須都已斑白。所以當文恭在隆慶五年(1571)中進士狀元,族人鄰里都沒料到,同儕還戲稱他是“老狀元”。8
  
  張文恭金榜題名,自然光耀了張家門楣,但是張岱知道張文恭的仕途并不順遂,反而讓張家承受壓力。9張岱寫道:“吾文恭一生以忠孝為事,其視大魁殿撰,為吾忠孝所由出,則大魁殿撰是吾地步,非福德也。其視為福德者,則為享福之人;其不視為福德而視為地步者,則仍為養(yǎng)福之人也。不然,而飲食宮室之奉,文恭何求不得?而種種之不如后人,何也?”
  
  張岱對祖父張汝霖的描述則更令人費解。張岱說祖父的書法“丑拙”,覺得他有著某種“直聽之”,而與其他的讀書人格格不入。這并不是說他魯鈍。張汝霖一如其他的張家人,有捷才,能在不意之處出妙語,展現淵博學問。有個例子是高祖張?zhí)鞆偷呐笥研煳迹ㄎ拈L)以殺人被判死刑,張?zhí)鞆蛶е€是垂髫小兒的張汝霖去探監(jiān)。兩人交談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張汝霖就能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而讓徐文長不禁嘆道:“幾為后生窺破。”問題是張汝霖總是想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事。用張岱的說法,他的祖父“益勵精古學,不肯稍襲,以冀詭遇”。甚至張家出錢讓張汝霖入太學,也不用他為家里的田產或其他事情操煩,都沒辦法讓他的個性變得比較收斂,或是想要競逐科舉功名。10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