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方沿海城市的人,一定知道臺風的厲害。那是何等的狂暴肆虐,摧枯拉朽,一片天翻地覆的景象!然而,在臺風來到之前,或者過后,往往是出奇的平靜,平靜得仿佛根本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如果一個民族的性格就像臺風,你會作何感想?
碰巧的是,一個名叫和辻哲郎的日本著名學者在他的《風土》一書里,就將日本人的性格比喻為臺風。按照他的看法,日本人的性格結構中包含了忍耐和突發(fā)兩種傾向,這是由東瀛島國特有的地理風土條件造成的:日本地處寒熱帶交界處,有強烈的日光照射和豐沛的雨水,但不像南亞一帶一年四季處在熱帶陽光雨林的淫威之下,單調(diào)而無變化;它有北國凜冽的寒風和冰雪,但又不像北歐那樣一年到頭同樣的寒冷,使人感覺遲鈍。正是這種地理條件,培養(yǎng)了日本人特有的熱寒帶二重性格,猶如冰雪中挺立的竹子,具有柔韌的彈性和應變性,既熱烈又沉靜,既忍從又反抗,熱烈中包含著沉靜,忍從中包含著反抗,它“既不是單純地感情橫溢,也不是單純地感情持久,而是豐富地流出,變化中有靜靜的持久?!?/p>
這位學者還指出:日本人的性格中還有季節(jié)性和突變性,它不固執(zhí),猶如櫻花的開與謝,在反復發(fā)生的忍從的各個瞬間中,包含著突發(fā)的反抗,但在反抗中由于自身的變化又會自暴自棄;所以又可以將它稱作“急性的、決斷的忍從”。
這些聽起來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說法,至少在現(xiàn)象上,很到位地把握了日本人性格微妙的脈搏,不愧為一位一流日本學者對本民族的靈魂血液設身處地的體察和表達,外國的“日本通”無論怎樣高明,很難達到這種境界。
無疑,和辻哲郎完全是從積極的意義上評價這種性格的,他寫這本書時,正是日本自我膨脹、自大自戀發(fā)展到極點的上世紀40年代。此公只看到了臺風性格美妙的一面,對其可怕的另一面則視而不見,這一點不奇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通過一位日本一流學者的這種自畫自贊,人們可以更加確認:日本是一個情緒型的民族,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精神結構中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缺陷;當年,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定日本人在精神年齡上“只是個十二歲的小孩”,恐怕與這種臺風性格不無關系。
臺風性格的最基本特征,正如和辻哲郎所言,就是“忍耐”與“突發(fā)”,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因具體的條件而發(fā)生轉(zhuǎn)換。忍耐,意味著能量的積蓄,積蓄達到一定程度,自然要求釋放;然而,由于日本社會強大的節(jié)控機制,這種要求一再受到壓抑,惟其如此,一旦發(fā)作起來,就格外的厲害。日本社會很多不尋常的事件,如剖腹、情死、討仇之類,日本軍隊在對外侵略戰(zhàn)爭中匪夷所思的殘忍行為,都可以從這種壓抑機制中找到答案。
這種臺風性格,可以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