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臉就像日本的天氣,說變就變?!痹跂|京時,常聽中國留學生這樣抱怨,就自己的經(jīng)驗而言,也相當真實。
記得在一家酒吧打工時,常為這種事情束手無策:幾分鐘前還在夸你如何能干的老板娘,突然沉下臉來,說你這也干得不對,那也干得不對;還有,頂頭上司的山本動不動就跟你板臉,好像欠他多還他少似的,可是一高興,又同你親熱得不得了,簡直叫人莫名其妙。有一次閑聊,我問起他的脾氣,山本吐了直言:他的情緒變化非???,連自己都控制不了。
西方傳教士無法理解這種事情:對下人一直很和藹的主人,為了某件不可饒恕的冒犯,有一天突然就把下人殺了,事先一點跡象都不透露。電影《人證》里,道貌岸然、風度幽雅的母親不動聲色地殺死了從美國遠道而來認她的親生混血兒子,看了叫人毛骨悚然。我們中國人一般把這理解為日本人性格中冷酷的一面,事情其實并不那么簡單。
以前讀郁達夫評傳,為其中一件事納悶:郁達夫在東京留學時結(jié)交了日本進步作家佐藤春夫,郁對佐藤十分崇拜,執(zhí)弟子禮,佐藤對郁也很欣賞,他們的交情之深,達到了郁可以隨時上佐藤家登門拜訪的程度。然而,佐藤突然就翻了臉,寫文章罵郁達夫,還在一篇內(nèi)容拙劣的劇本中對他進行影射,郁達夫十分驚異,并且憤怒,寫了《日本的娼婦與文士》予以回擊。傳記作者從中日關(guān)系的惡化來解釋這件事,將此歸結(jié)為佐藤歧視中國的民族偏見和殖民主義思想。這自然不差,但問題似乎不是那么簡單,至少還有性格上原因。或許在交往過程中,因性格與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的差異,郁無意中有冒犯對方的行為,佐藤一直忍著,待到兩國矛盾激化時,在狹隘的民族情緒煽動下,一舉發(fā)作出來。
日本電影中,最令日本觀眾著迷的男子漢形象是這樣一種類型:平常沉默寡言,表情冷淡,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受著各種各樣的壓抑和委曲,可內(nèi)心深處卻蘊藏著非凡的生命激情,一到緊急關(guān)頭猝然發(fā)作,顯示不凡身手,平定乾坤,創(chuàng)造奇跡。大牌影星高倉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是這種“忍耐--突發(fā)”模式的翻版,日本觀眾百看不厭。高倉健以出眾的天資和出色的表演,天衣無縫地演繹了大和民族男子漢的性格,多少年來,在影迷偶像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享受著日本影迷的崇拜,如今廉頗雖老,寶刀依然閃閃發(fā)光。同樣,由三浦友和主演的一系列愛情加暴力的影片,巧妙地將美國模式和日本趣味結(jié)合到一起,男主角性格內(nèi)向,鐵一般的意志與突發(fā)性的歇斯底里交織在一起,為了奪回愛情,一場昏天黑地的打斗之后,仿佛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似地恢復(fù)了平靜,英雄含情脈脈地注視著自己的戀人(美人),把日本的觀眾迷得一愣一愣。
與銀幕上的日本男子漢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日本的民歌。日本的民歌不論古典還是現(xiàn)代,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跌宕起伏的旋律和一唱三嘆的情韻,使人感受到日本人內(nèi)心深處豐沛而悲壯的生命情懷。日本民歌的旋律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寧靜單純的,像《櫻花》、《四季》那樣,旋律簡單到了極點,音域只限于一個八度,平淡中帶著一股傷感的美;另一類剛好相反,旋律動蕩起伏,音域跨度很大,淺唱低吟中潛伏著突發(fā)的高潮,聽來令人心蕩神搖,唱到最高處,往往會發(fā)出一種令人悚然的顫音,電影《車站》的主題歌就是典型的例子,歌手在演唱這一類歌曲時常能煽起聽眾狂熱的激情,自己亦被狂熱所裹挾。日本的歌手好流眼淚,突發(fā)的激情噴涌時,宛如徘徊盤旋的雄鷹突然躍升,直沖云霄,堅強的歌手這時拼命克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的滾滾波濤卻因此而加倍翻騰,終于沖破理性的堤壩噴涌而出。歌手的眼淚,把觀眾激動得忘乎所以,全場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