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民居
參觀過一些廢墟,特別喜歡龐貝,因為不論埃及的卡納克、希臘的巴特農、羅馬的公共建設,都是紀念碑式的建筑﹔哥特主教堂、巴洛克宮殿、古典府邸,同樣是為宗教、帝王、貴族服務,都只占建筑的少數(shù)。那么,其他平民百姓呢?他們的居屋如何,生活環(huán)境怎樣?龐貝顯示了民居的面貌。樓宇當然都倒塌了,建筑消失了,地基可沒有跑﹔而且,有些墻垣、橫梁仍然架立,甚至立柱,仍剩下一支半支。再讀《龐貝城的末日》等書,就清楚多了。
古羅馬民居原來和我國北方的四合院結構很相似,都是回字形,中間露天,四周圍繞房間。四合院的中心是院落,較寬闊,無頂蓋﹔龐貝民居的中心則是前院,由密集的斜坡屋頂漏出一個向心天窗。前院的地面是略略低陷的水池,我國稱為“明塘”。池邊是走廊,廊的兩邊是廂房。房間的門都開向前院,門口可掛簡樸或華麗的幃幔。水池是承雨池,有管道疏水,用作沖廁(北京水源短缺,那些大屋頂?shù)慕ㄖ蝗缟w天臺水池,利用雨水沖廁,或者像電影《沖天大火災》[The Towering Inferno]那樣,用水滅火)。
天窗可照明,又通風,甚至加雨篷。意大利南方夏日炎熱,陽光耀眼,所以,室內少窗,十分陰暗,適合午睡,平時就在走廊上休憩。前院的設計,充滿智慧。我在廣東順德清暉新園見過相同的一例,前院露天,四周有走廊圍繞承雨池,環(huán)境明亮通爽,感覺極好。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龐貝的形構采中軸線式,大門開在正中,沿一條小走道直出開闊的前院。小走道兩旁是大房間,若是商店,這兩邊房間改為店面,內有樓梯通向二樓。主臥室大多變成會客的沙龍。每戶人家必有一餐廳,圍繞桌子設三張?zhí)梢危置蹚d,只設趟門,平日打開,位于前院北面。廳外左方有廚房及廁所。
中軸線的盡頭是列柱庭院,也露天。列柱中間的空地上栽種花草,更多的是盆花、雕像,或建噴水池和魚池,也有搭起花棚。園丁住最北。過路的人從敞開的大門可以一直望見花園,沒有照壁的障蔽私隱,好處是通風。這種建設,就成為后來中世紀修道院的列柱中庭,但不敞向外街。沙龍和餐廳,一南一西,曲尺形,都面向庭院,空間互相滲透,等于相連,寬敞開放,適宜休憩和招待朋友。沙龍和餐廳都不大,很少高朋滿座,最多不過八九人。
富裕之家大都有前后大小庭院,兩個餐廳,分別冬、夏,或者分供平日、節(jié)日之用。西側一列房間除臥室外,還有書房和藏書室、儲物室。藏書室面積不大,寥寥的手抄本,都放在圓筒形盒中。奴仆住在二樓,守衛(wèi)住樓下前院西側的小房中,白天在房外守衛(wèi)向街的樓梯,以及側門。室墻都彩繪神話傳說,或仿真建筑畫,制造寬闊假象(如今用壁鏡,營造景深)。哪一間房間最重要?就要看地面的鑲嵌畫了:花鳥最好,圖案其次,排尾的是光禿禿的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