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成為香港法定公眾假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端午節(jié)放假一天卻已是出娘胎以來的習(xí)慣。比較起來,佛教對華人社會的宗教生活文化藝術(shù),影響力遠超過屈原一死。母親信佛,每年佛誕從沒有舉辦家庭大聚餐,倒是端午節(jié),依然要回家吃那些肥膩的飯團,記憶中沒有人提過屈原。劃龍舟,本來是要保護屈原全尸,后來變成比個高低的競賽,屈原泉下有之,不曉得會不會叫屈。都算了吧,競賽就競賽,反正當(dāng)年屈大夫也是列國競賽游戲中的核心人物。
那么多節(jié)日當(dāng)中,最不服氣的就是這個端午節(jié),二字記之曰:“不化”。為怕屈原死后肉身給江中的魚蝦蟹吃剩白骨一副,用多葉舟大鑼大鼓來嚇跑這些掠食者,真會有效?嚇得一群,尚有千千萬萬群逐肉而噬,即使河中無魚,那尸身還是會腐化,腐化于生物肚里與水分子之中,都是自然現(xiàn)象,帝力于此何有別哉?
不化吶,《離騷》文字再美,文學(xué)成就有多高,從來不曾為此感動過。杜甫為憂國憂民寫到艱難苦恨繁霜鬢,只因沒有為君王不濟事而自殺,不能福蔭后代勞工階層得享有薪假期,這是什么道理。屈原為楚懷王不言聽計從,被秦國軟禁,便憂憤輕生,為一姓之天下愚忠到這地步,不但不化,更有立壞榜樣之嫌。不是說民為重,君為輕嗎?要為社稷著想,自信有才的話,何不留在民間活動,一家之天盡管被捅穿了垮下來,也可以救民于水火。這種輕生,跡近自我成全一個浪漫的神話,殊不可取??删褪沁@樣,才是中國人喜見樂聞的轟烈,才贏到一個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