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媽媽外出做生意快七年了。爸媽出門的時候,我想和他們一起走,但他們不同意。那個時候,我很想他們,每天都想。
我本來是很堅強很快樂的一個孩子,但自從爸媽出門后,我到了舅舅家,我就不了。進入舅舅家后的我,很調(diào)皮,很壞,不是個好學生,不是個好孩子。當然,這都是他們說的。我只感覺到,舅媽的臉色,使我不想回那個“家”。有時候,我真想跑掉算了,就算跑到外面流浪也行。我甚至想到父母反正已經(jīng)不管我了,我干脆死了算了。
去年舅舅實在受不住我的調(diào)皮,在暑假時跟我說,要把我送到爸爸媽媽那里去。
那一次,想到馬上可以見到爸媽了,心里好高興??!在我的想象中,爸媽到了城市,一定更年輕了,更精神了,也像城市人一樣,變漂亮了!我想象著爸媽的樣子,做著留在城市里像城里孩子那樣好好讀書、天天跟上班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的好夢??墒堑搅藦V州才知道,他們租住的竟是一個與廁所差不多大的小屋,爸爸每天上班要到凌晨兩點多,媽媽擺的小攤生意也不好。那里的情形根本不可能留我在城里讀書,我只得回老家。
“莫等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薄吧賶巡慌Γ洗笸絺??!蹦谴位氐骄司思液螅肫鸢职謰寢屧谕饷婧苄量嗟臉幼?,我總是把這些古人的話一遍遍寫在本子上,來管束自己??墒?,“家”還是那個樣子,我沒有勇氣呆;在外面玩野了,上課的時候,我也集中不了精力聽老師講課;當別的同學又想欺負我的時候,我控制不住,想打架、想跑。我開始逃課,和人打架。打不贏的時候,我就叫上幾個在外面玩熟的朋友一起打……
一個人的時候,我還是很后悔,有時候我也流著淚發(fā)誓:我是男子漢,我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強起來!可是,每次都做不到,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做得到……
這三個個案所反映的情況,在留守兒童中非常普遍。他們衣食無憂,但自小渴盼親情呵護,而恰恰是這個最根本的愿望得不到滿足。面對孤寂的生活,如超超,甚至不惜以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為代價換得母親的歸來。徐潔的情況在生活中更具典型性。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良好的傾訴對象,在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期得不到父母正確的引導(dǎo),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夠的關(guān)心,便很容易走上偏路。
“想要一個家,一個自己的家。左手牽爸爸,右手牽媽媽?!蹦泻⒔芙芰粼谖艺{(diào)查表上“最大的愿望”一欄里的這句話,讓我潸然淚下。
一邊是孩子們掰著指頭一天一天苦數(shù)歸期,一邊是父母因這樣那樣的考慮,很少返鄉(xiāng)。對于尚在中小學生階段的留守孩子,父母伸手可及的發(fā)膚、觸目可及的音容笑貌,就像嬰兒需要吮吸母乳一樣,是他們生命的基本需求,簡短的幾句電話問候,怎么能滿足兒童的情感渴求,更何況有些兒童甚至想聽聽父母的聲音都不可得。
據(jù)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課題組2004年8月對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中西部十個省區(qū)一百一十五個自然村的留守兒童狀況調(diào)查,“大多數(shù)父母與留守子女的電話聯(lián)系頻率不足1次/月”。在接受中國社會調(diào)查所(SSIC)訪問的父母中,60%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10%平時根本不聯(lián)系,只在過年過節(jié)時回家看看。筆者在走訪中了解的情況與之近似,在筆者抽查的六百名“空巢”學生中,只有的孩子經(jīng)常與父母聯(lián)系,而“有時”和“很少”聯(lián)系的分別占和。有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打工的具體城市或單位,沒聯(lián)系過、聯(lián)系不上的分別為和。大多數(shù)的父母一年主動打電話回家的次數(shù)也不超過十次,而且為了節(jié)約,與孩子通電話的時間平均每次也只有三分鐘左右,談話的內(nèi)容僅局限于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孩子內(nèi)心的孤獨、焦慮與渴望一般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湖北大學心理系嚴梅福教授認為,父母長時間不回家,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勢必會淡漠,孩子年齡越小,造成的關(guān)愛缺失越明顯,并影響到孩子健全人格與道德觀念的形成,進而在其一生中都會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