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軍團官兵在完成了佯攻昆明的任務后,奉命火速返回趕往金沙江邊,于是官兵們開始了超出常人極限的急行軍,四十八小時內(nèi)跑出了整整三百里路。有些官兵因極度疲勞而掉隊,遭遇國民黨軍和民團的追殺。紅一軍團一師好容易趕到龍街渡口,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渡船已全被敵人燒毀。師長李聚奎為了把浮橋架起來,能想到的辦法都試了。多年后,李聚奎回憶說:“我們用繩拴住門板,然后從上游一塊挨著一塊往水里放,可是由于水流太急,只架了江面的三分之一,就無法再架了。這時雖剛?cè)胛逶拢鹕辰瓓A在兩岸高山之中,在炎熱的太陽暴曬下,汗流浹背。我們整整架了兩天橋,毫無進展。”同樣心急如焚的軍團長林彪在電話里不讓李聚奎講情況,只要求他干脆地回答“隊伍什么時候能過江”。李聚奎被逼得一下子火了,在電話里和林彪頂了起來:“要是干脆回答的話,那橋架不起來,什么時候也過不了江。”林彪一聽,比李聚奎火更大地罵了起來,罵完了問:“為什么橋架不起來?”李聚奎就把龍街渡口的江寬、流速、沒有渡船、沒有架橋器材等一口氣全說了。
林彪必須讓第一軍團盡快渡過金沙江,因為龍街渡口的情況已被國民黨軍的飛機偵察到,部隊如果再擁擠在沒有任何遮掩的渡口,定會在敵人猛烈的轟炸中遭遇重創(chuàng)。但是沒有船又架不起浮橋怎么辦?中革軍委決定紅一軍團緊急向皎平渡口轉(zhuǎn)移。于是,奔走了數(shù)百里的紅一軍團官兵僅僅吃了一頓飯,又接著開始了向東的急行軍。
后來才知道,紅一軍團在龍街渡口的行動,令蔣介石一直判斷中央紅軍的主力集中在龍街,這在無意間掩護了中央縱隊在皎平渡口的渡江。
紅三軍團占領了洪門渡口后,只找到了一條船,僅僅把十三團渡了過去。這里的江水同樣湍急,紅三軍團的架橋也失敗了,于是中革軍委命令紅三軍團向西往皎平渡口轉(zhuǎn)移。
五月三日晚,毛澤東趕到了皎平渡口,并從那里渡過了金沙江。
從五月四日開始,金沙江的皎平渡口喧鬧異常。數(shù)萬紅軍聚集在這個峽谷中,從容而有序地乘船擺渡。由于江水太急無法架設浮橋,擺渡全部靠七條木船完成。大船每次渡三十人,小船每次渡十幾人,晝夜不停。木船都是舊的,即使用買來的布匹做了防漏處理,但是每次渡江的時候依舊漏水嚴重。白天還可以邊渡邊觀察,晚上便會險象環(huán)生。為了保證渡江安全,皎平渡口兩岸燃起了大火,大火將金沙江照得滿江通明。中革軍委制定了十分嚴格的渡江紀律,官兵還沒到達江邊就會拿到這個紀律。因此,僅靠七條渡船就將數(shù)萬人渡過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而且是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此大規(guī)模的成功擺渡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幫助紅軍渡江的船工報酬極其優(yōu)厚,每晝夜五塊大洋和六頓飯,盡管紅軍官兵每天只吃青豆,但是他們每頓飯都為船工們殺豬。
紅三軍團十一團的官兵在皎平渡口過了江,奉命沿江北岸西行阻擊增援而來的川軍。他們行軍的時候,看見江南岸也有一連串的火把,經(jīng)過聯(lián)絡才知道那是紅一軍團一師的部隊。于是十一團的紅軍官兵一齊喊,讓一師的戰(zhàn)友們迅速到皎平渡口去渡江——年輕的紅軍官兵在深夜的峽谷里喊叫自己的戰(zhàn)友,這讓荒涼的西南山川間有了從未有過的生命震蕩。自從進入云南就沒有停下過腳步的紅軍官兵,他們隔江看見了同樣是紅軍隊伍的火把既緊張又興奮,所有經(jīng)歷過的疲勞、傷病和犧牲在這一刻都可以被忘掉.
蔣介石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中央紅軍大規(guī)模的渡江行動,他命令國民黨軍追擊部隊全力向金沙江南岸推進,要求“不顧任何犧牲,追堵兜截,限殲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區(qū),否則以縱匪論罪”。
紅五軍團奉命在一個叫石板橋的地方阻擊國民黨軍的追擊。作為中央紅軍的后衛(wèi)部隊,紅五軍團多次承擔如此艱巨而危險的任務。阻擊先是被要求必須堅持三天三夜,然后改成六天六夜;最后,中央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親自來到紅五軍團,傳達了中革軍委的最新命令,要求第九軍團在這里阻擊九天九夜。李富春召集了軍團團以上干部會議,解釋了紅一、紅三軍團在龍街、洪嗎門渡口遭到的困難。李富春說:現(xiàn)在千軍萬馬都要從一個渡口渡江,嚴峻的情況要求紅五軍團用鮮血和生命保證中央和全軍的安全。陪同李富春來到三十七團的前沿陣地。在陣地上,李富春聽到紅軍戰(zhàn)士們正在唱歌:最終完成了阻擊任務的紅五軍團于九日晚順利渡過了金沙江。最后一個過江的第五軍團三十七團的官兵到達江邊的時候,看見劉伯承渾身汗透正站在悶熱的江邊渡口上等著他們,紅軍官兵們頓時心生敬佩。
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兩天以后,第一支國民黨軍追擊部隊才到達金沙江邊,除了從江北岸的懸崖上不斷地向他們打來的冷槍之外,他們連一個紅軍的影子都沒能看到。
中央紅軍逼近了金沙江北岸的會理縣城。
此時,紅四方面軍已西進至川西阿壩地域,中央紅軍突破金沙江進入了川西北。包括蔣介石在內(nèi),沒有人懷疑這樣一個事實即將發(fā)生: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兩支最重要的部隊,在各自經(jīng)歷了太多的艱難險阻后,終于同處于中國的一個省內(nèi)并且就要會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