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完成一部小說的初稿后,我會將它晾在一邊讓它陳化,盡管它還有許多刺眼的缺陷。一段時間后——六個月,一年,兩年,時間長短不重要——我會帶著更冷靜的(不過依然是喜愛的)目光來審視初稿,開始我的修改工作。盡管“黑暗塔”系列中的每一本作為個體都經(jīng)過了修訂,但我在完成第七本《黑暗塔》之前,從來沒有真正地將它們視為整體。
在我重新審閱第一本,也就是你現(xiàn)在捧在手里的這本書時,三個不爭的事實凸顯在眼前。第一個便是《槍俠》出自一個年輕人之手,因而它同樣有所有年輕人寫書時存在的問題。第二,它有好多錯誤,特別是考慮到接下去的幾本書時,這個開頭有許多荒唐之處也許一個例子便能說明問題。在早先出版的《槍俠》中,法僧是一個小鎮(zhèn)的名字。但在后來幾本中,它成了一個人的名字:反叛者約翰·法僧,是他推波助瀾,讓薊犁分崩離析。羅蘭就在那個城邦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髡咴ⅰ?。第三,《槍俠》和以后幾本風(fēng)格迥異——坦誠地說,這本書很難讀。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對此十分內(nèi)疚,我不斷地告訴讀者如果他們能夠堅持下去,會從《三張牌》開始找到故事的感覺。
在《槍俠》的某一段,我曾描述過羅蘭是個住旅店時會把房間里揉皺的畫弄平整的人。我自己性格也相仿,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修訂作品時的任務(wù):把畫撫平整,吸盡地板上的塵土,洗刷廁所。我在這次修改過程中做了大量類似的家務(wù)活,這一次終于讓我有機(jī)會做了件任何作家對他們已完成但尚需最后潤飾、調(diào)整的作品都會做的事:將作品弄齊整。一旦你清楚故事會帶來的影響,就得為潛在的讀者——當(dāng)然也包括你自己——盡責(zé),回到作品中,把東西都弄齊整。這也是我在此嘗試要做的,而且得時時謹(jǐn)慎,免得一時疏忽多添了幾筆或做了些許改動而泄露了最后三本書中的秘密。這些秘密我可是三十年來都耐心保存著,直到最近才公布于眾的。
在結(jié)語前,我得提提那位敢于寫這本書的年輕人。那位年輕人參加了太多的寫作研修班,因此對這類研修班推廣的理念爛熟于心:比如說,一個人寫作是為了他人,而不是滿足自我;語言要比故事本身重要得多;模棱兩可才耐人尋味,要遠(yuǎn)勝過清晰簡單,后者通常只是愚鈍、缺乏想像力的表現(xiàn)。結(jié)果,我毫無意外地看到羅蘭的首次亮相便矯揉造作(更羞于提那成千上萬個多余的修飾詞了)。我盡可能地刪除這些空洞的廢話,而且對這些刪節(jié)絲毫不痛心。某些片斷——毫無例外的是當(dāng)某個故事情節(jié)讓我忘乎所以,將研修班的教條置之腦后時寫的文字——我可以不打擾它們,將它們按原樣保留,當(dāng)然任何作者都需要的那種小修小補(bǔ)也在所難免。正如我在另外一處指出過,只有上帝才會在第一次就正確無誤。
綜合來看,我并不想改變第一本書中敘述的風(fēng)格;盡管它有缺陷,但在我眼中還是有獨(dú)特的魅力。太徹底的改變會意味著對一九七年春末夏初時第一次創(chuàng)造出槍俠的那位年輕人的否定,而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我真正想做的——如果可能的話,是在系列的最后一本出版之前——給初次接觸“黑暗塔”的讀者(和那些想刷新一下記憶的老讀者們)一個更明晰的開始,能夠略微容易地進(jìn)入羅蘭的世界。我也想讓這些讀者看到能更有效地預(yù)示將來事件的第一本“黑暗塔”叢書。我希望自己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biāo)。如果你從來沒有造訪過羅蘭和他的朋友們探索的奇異世界,我希望你能喜歡那個世界帶給你的驚奇。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講述一個神奇的故事。如果你被“黑暗塔”的魔咒所吸引,哪怕只有一丁點(diǎn)兒,我也能欣慰地說我完成了我的任務(wù)。這一過程始于一九七年,到二三年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了。然而羅蘭會第一個向你指出這樣的時間跨度實在是不足掛齒。事實上,在尋求“黑暗塔”的征途中,時間根本是無關(guān)緊要的。
——200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