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顯然是認錢不認人的,而房子成了商品,它就變成了一種資本符號。一個房產(chǎn)證,一個土地證,你只要抓住這兩件東西,房子就飛不了,而你憑著這兩件東西,就可以去銀行抵押貸款,就可以具狀出租房子,就可以入股合伙辦企業(yè)或做生意,就可以體面地為自己或為子女贏得婚姻上的勝利籌碼……所以有人說,住商品房,其實好處多多啊,它至少讓你今生今世有很多機會換房子,說不定你一輩子都在不停地換,而換得越多,就意味著你嘗新的機會就越多,就意味著你不斷進步、不斷超越,這實際上何啻是一種物質(zhì)享受,更體現(xiàn)了一種與時代同步的精神追求呢。
這種看法,我并不反對,盡管我對“作品”式的房子懷有深深的情結(jié)。我也住過商品房,覺得商品房這東西確實有許多可愛之處,別的不說,它單單將廁所(農(nóng)村叫茅坑、茅廁)從院子中搬到房子里來,搬到樓子上去,讓你方便時真的非常方便,還讓你避免挨淋受凍,這就了不得,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恐怕是一項最荒唐又是最偉大的貢獻!
不過,住商品房,我勾留在鄉(xiāng)下的母親和岳父,卻深深地領教過它的煩惱。他們現(xiàn)在說什么也不肯再進城了,因為他們分別在縣城小住的時候,每次離開商品房出去閑逛,總要細心地關(guān)上三道門,而回來時又要耐心地打開這三道門,有時開門,鑰匙明明在鎖孔里嚓嚓嚓作響,可門就是打不開,而好不容易進了門,可偏偏又要彎下身子脫鞋子,真是煩死人了!我的母親今年已九十一高齡,她有理由擔心身后事了。好在我們已賣掉了商品房,住進了自己造的房子,因此,她的身后不會有“事”了。就是說,她將會在自己造的房子里完整地度過一輩子,不會突然雙腳一蹬而“蹬”到那陌生而可怕的地方去。
過去人家愛問:你有幾座房子?
現(xiàn)在人家卻愛問:你有幾套房子?
過去人家愛問:你房子有幾間,有多高?
現(xiàn)在人家卻愛問:你房子有什么面積?
過去人家愛指著某座房子說:這是我的房子。
現(xiàn)在人家卻愛指著某幢樓子說:我的房子就在這幢樓的里面。
過去人家故地重游,總愛看看曾經(jīng)住過的房子。
現(xiàn)在人家故地重游,別說懶得登樓看看老房子,就是想看看,恐怕也會找錯了門。
的確,這就是房子作為“產(chǎn)品”、“作品”與它作為“商品”之間的區(qū)別。
今天,走進城市成片成片拔地而起的水泥樓房森林,我不敢尋訪朋友——我怕在里頭迷失方向,我怕按錯了門鈴,我怕遭遇各種誤會和尷尬,我更怕走冤枉路。
我想,既然那些被稱為“商品房”的房子,離地越來越遠,那么,我們何苦折磨自己的脖子而抬頭仰望呢?
二○○五年六月八日于樂成馬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