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 趙公館里兩兄弟(2)

尋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趙瑜


同來的白玉山、張雙喜二老就感嘆道:那個陳五子,大家都認得,原來他還拉過洋車。他要在世,問他便是了。

苗老人又講道:趙公館趙老爺,好像是什么工程局的,待人和善,從不欺壓鄰里。趙家勢力很大,常見小汽車來往,趙老爺有個弟弟,那官兒更大些,來時還有一堆警衛(wèi),人家有槍沒人敢招惹。

我再一次想到:日偽統(tǒng)治太原,萬分嚴酷,而趙老爺及其兄弟,還做大官?莫非趙公館住著漢奸人家?

苗老人沒有明確涉及此類問題。卻談到:日本人戰(zhàn)敗投降,閻錫山凱旋回省,大約在1946年以后,趙公館車馬頓稀,院里院外不多見人了,趙老爺也不見了。再后來,這座大院子廉價歸了二四七兵工廠,這是誰都知道的——院子歸了二四七廠,對頭。

閑說一陣子,苗老人又想起來:大約是1950年前后,共產(chǎn)黨執(zhí)政,閻錫山倒了,他忽然在大院外頭,遇見了趙家同學中的一位,一個人在那里轉(zhuǎn)悠,心情很不好。這同學不叫延齡就叫德齡。同學相告,他們家轉(zhuǎn)到北京去了,臨時回太原來,順便看看這所早已不屬于他家的老院子。當時,二人未作深談。從那以后,再也沒見過趙家任何人。

大時代更迭了,人們的命運隨之演變。多少個龐大家族,就此散落。

在苗老低矮殘破的小屋中,我收獲頗豐。一轉(zhuǎn)眼,又似乎什么也不曾抓到。不,一項重大收獲,就是得到少半個名字:苗老人埋頭回想老大一陣工夫,終于說出:這位趙老爺,名字中帶個“亭”字,或者“廷”字,從聲音上說,或叫趙亭云,或趙亭雍,或趙亭一,或趙亭人,或趙亭英,或趙亭營,不一而足??傊w姓無改,亭音不錯,第三個字,則難以確認。韻母相似時,從山西人嘴里念出來,“英”、“云”、“人”差不多,殊難辨聽。

不過,有了趙家半個名字,加上如此含混一個音節(jié),我已經(jīng)十分滿足并且信心大增了。

四位老人——白玉山、張雙喜、張金枝、苗雨田歲數(shù)合一塊,差不離300多歲,總該讓我得些仙氣。

從而我們得知,坡子街20號趙公館,確有一位久不嫁人的老姑娘趙月娥——好一番周折勞苦,我們正在逼近歷史真相。

回到寓舍,我毫不猶豫地尋找一冊久不翻檢之書:《民國時期山西省各種組織機構(gòu)簡編》,曾記書中有《日偽山西組織機構(gòu)》一個專章。

果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一經(jīng)開卷受益多。

在這部灰皮厚書里,除盡數(shù)列舉閻錫山黨政機構(gòu)詳情外,還把日寇侵占山西時期種種罪惡組織寫得明明白白。

趙公館之主,姓名中有個“廷”字或“亭”字,并且是弟兄二人,那么,一旦查到同姓兩官同有此字者,便可以相互印證,二題并論,探其淵源,反倒不易因孤憑而誤讀。

山西文史工作者,他們默默無聞的業(yè)績,值得我們感激。請看,日偽官員中,果然同有趙廷雅、趙廷英兄弟二人。經(jīng)查:趙廷雅,字宜齋,1886年生于山西寧武望族,排行老二,年輕時考取山西大學堂,后官費留學英國,為山西首批22名官費留學生之一,排名第四。趙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歸國返晉,為高級工程師,致力于山西工程建設(shè)。1937年冬,日寇侵占山西,不久成立偽省公署建設(shè)廳,下設(shè)偽省工程局,趙廷雅出任該局首任局長,事敵多年。1945年日降,1946年趙廷雅離晉,至甘肅天水等地任教,后轉(zhuǎn)天津,為河北工學院教授,卒于1968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