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書畫,更是皇帝私人收藏庫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眾所周知,乾隆文化修養(yǎng)極佳。他九歲開始練習書法,十九歲開始學畫。對于珍品字畫,皇帝像史上那些有名的收藏家一樣嗜之如命,必欲得之而后快。不過,其他收藏家收集書畫,東奔西走,歷盡辛苦。而皇帝收藏,卻全然沒有這些麻煩。這些光彩奪目的無上精品,大部分來自臣仆的貢獻。只要他的喜好一被偵知,那么全帝國之內(nèi)最好的藏品,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紫禁城。
皇帝對古玉的興趣也十分濃厚,他一生御制詩文共四萬余首,其中涉及玉器的篇目即達八百余。目前故宮收藏的上萬件古玉,多數(shù)是在乾隆時期由各直省督撫一級的官員進貢的。他的御制詩文顯示出,他經(jīng)常一個人蹲在玉庫里擺弄玉玩,挑出一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后,親自評出甲乙丙級。
如此算來,他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收藏家了。
三
歷代進貢在資格和時間上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清代成例,僅督撫們有進貢之權,進貢的時間也只限于三節(jié):冬至,中秋,還有皇帝生日。而到了乾隆晚年,這些規(guī)矩都被打破了。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直至京中的內(nèi)廷翰林也開始進貢。為了收羅民間珍藏,一些百姓也可以將家中珍藏通過大臣,轉貢給皇帝。進貢遂成了皇帝搜刮民間珍寶的最主要途徑。為了配合皇帝的胃口,一年三節(jié)的時間限制也被打破了。除了三大節(jié),端午、上元節(jié)、重陽節(jié),大臣們也都可以踴躍進貢。除此之外,大臣們開動腦筋,集中智慧,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進貢的新名目:皇帝出巡,經(jīng)過地方,大臣迎駕進貢,稱“迎鑾貢”?;实勖磕耆岷颖苁睿蟪紓冞M貢,稱“木蘭貢”。大臣們進京覲見皇帝,所獻貢品稱“陛見貢”。皇帝提拔加恩,所獻貢品,稱“謝恩貢”……有時,皇帝想要某種東西,又實在沒有借口,就干脆稱“傳辦貢”。
所以,乾隆四十一年這次東巡所收貢品,應該歸為“迎鑾貢”。不過,即使是“迎鑾貢”,也應該僅限于所經(jīng)過地方的官員。而這一次,遠在湖廣、四川、廣東的巡撫官員們也都放下工作,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進獻大批財物,從體制上講可以說并無先例,也毫無道理。這一事件唯一可以說明的,就是皇帝對貢品的需索已經(jīng)達到了失態(tài)的程度。
隨著老皇帝越來越失態(tài),越來越多的封疆大吏把其他政務推到一邊,集中精力為皇帝購買制造奢侈品。越到后期,官員們進貢的次數(shù)越多,物品越豐。檔案記載,乾隆五十九年這一年,長蘆鹽政徵瑞進貢十五次,閩浙總督伍拉納進貢十一次,福建巡撫浦霖進貢九次。其中伍拉納十一次進貢日期分別是:三月初八日、三月十一日、三月二十四日、四月十九日、六月七日、七月十九日、八月十一日、十二月七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二月二十九日,幾乎無月不貢。
而到了皇帝的生日,進貢浪潮更是席卷全國。每到此時,整個帝國變成了大小官員們比賽貢品的萬國博覽會。據(jù)朝鮮使臣記載,四十五年乾隆七十大壽時,他在中國一路所見的進貢景象實在令人咋舌:北京附近,各地進貢的大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多達三萬輛。除大車外,那些珍貴怕碎的貢品以人擔,駝負,轎駕,更是多不勝數(shù)。“其杠而擔者,物之尤精軟云?!薄懊寇囈R騾六七頭,轎或者聯(lián)杠駕四騾,上插小黃旗,皆書進貢字。”為了搶運貢品,車輛互相爭道,“簧火相望,鈴鐸動地,鞭聲震野”。好不氣派。(樸趾源《萬國進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