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授命薊遼總督(2)

洪承疇傳 作者:王宏志


清崇德五年,即明崇禎十三年(1640),降將祖可法、張存仁等聯(lián)名上疏皇太極,力主“直搗燕京,割據(jù)河北”。然而,他們也知道皇太極有自己的主張,未必接受這個方案;就又提出另一方案:

如欲不加攻克而先得寧錦,莫如我兵屯駐廣寧,逼臨寧錦門戶,使彼耕種自廢,難以圖存,錦州必撤守,而回寧遠;寧遠必撤守,而回山海。

這個方案在祖可法看來是下策,他們提出來無非是供皇太極選擇而已?;侍珮O卻恰恰贊成這個方案。因為他認為要想進取明朝京師,就必須先攻取山海關(guān),而寧錦防線不打破,要攻取山海關(guān)是不可能的。于是,皇太極決定先攻錦州。錦州是關(guān)外明軍僅存的兩個重鎮(zhèn)之一。自明清爭戰(zhàn)遼西以來,錦州的戰(zhàn)略地位日益重要,成為明在遼西的前沿陣地。錦州周圍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是衛(wèi)護錦州的軍事?lián)c。但這三城都在錦州南向,離清軍最近的是錦州城;如果錦州城被清軍攻破,松山、塔山、杏山自不能保。如何進取錦州,皇太極選取北邊的義州(今遼寧義縣)作為進取錦州的基地。義州處在錦州和廣寧之間,位于大凌河畔,土地肥沃,是產(chǎn)糧的地方。他派人至義州修城、屯田,作奪取錦州的準備。

皇太極決心取錦州之后,都察院參政梅勒章京張存仁提出:

堅持圍困之策,截彼偵探,禁我逃亡,遠不過一歲,近不過數(shù)月自有可乘之機。

這個建議還提到爭取明軍投降的事,有人認為祖大壽以前降而復(fù)叛,未必有顏再降。張存仁等卻認為,祖大壽會“惟便是圖”,他“本無定見,一當(dāng)危急,束身歸命矣”?;侍珮O接受張存仁的“圍困之策”。以往,清軍幾次強攻錦州,都沒有成功,他派人去義州修城、屯田,目的就是為了圍困錦州。張存仁的建議正合了他的心意。崇德五年四月底,皇太極親至義州巡視,而后又到錦州城外察看地形,部署包圍錦州的兵力。

明王朝在偵知皇太極準備攻打錦州的行動以后,崇禎帝立即下詔“倍加偵備,勿得少有弛懈”。而后,他又下嚴旨,命“該督撫鎮(zhèn)密籌方略”,限定日期,向他報來。有的大臣還明確意識到清軍目標是錦州和松山。洪承疇急令前鋒總兵祖大壽、遼東總兵吳三桂等扼守錦州、松山。但是,洪承疇對清軍這一行動思想準備不足,認為那時清軍剛從內(nèi)地剽掠不久,且皇太極又提出和明廷達成和議。洪承疇對崇禎帝說:

屬夷明暗等屢乞撫賞,今后若建虜不入西協(xié),則撫賞如故。否則尋禍無疑,即革賞進剿。

崇禎帝同意這個意見。從洪承疇的建議看,他一面懷疑清軍確有主撫誠意;一面認為如清軍進西協(xié),即“革賞進剿”,好像主動權(quán)完全操在明軍一方。至于清軍的真正目的及其危險性,他似乎還沒有估計到。洪承疇任薊遼總督以后,對遼事還處在調(diào)查研究之中。崇禎十三年正月,洪承疇對寧遠一帶的軍事指揮進行調(diào)整。他指出:

寧遠城有鎮(zhèn)監(jiān)撫道等官,營伍紛雜,事權(quán)掣肘。

因命軍務(wù)聽總兵官節(jié)制。凡監(jiān)撫按鎮(zhèn)同城并如之。

可知洪承疇是在逐步理順寧錦的指揮系統(tǒng)。這時清軍已在義州筑城,并在義州附近屯田,顯然,清軍在義州筑城、屯兵、屯田,目的是在于進取錦州。但是,對清軍的舉動,明朝大臣認識并不完全一致。遼東巡撫方一藻在給崇禎帝回奏的方略中認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