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負盡狂名的末世王孫(2)
袁世凱對他一向是很偏愛的,甚至一度想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yè)。對外的比較重要的信件,有的時候也由他代筆。袁世凱罷官回到老家項城的時候,袁克文每日隨父親疏池沼、植樹木,飲酒賦詩,養(yǎng)壽園內(nèi)的聯(lián)匾,大多是出于他的手筆。
但袁克文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地道的文人,一點不像他的父親和兄長那樣,沉迷權(quán)術,成日做皇上太子的癡夢。他并不擅長,也不熱衷于宦海生涯。袁世凱在北京正式出任大總統(tǒng)后,袁克文在政治上顯得漠不關心,他整日寄情于戲曲、詩詞、翰墨之中,與北京的一幫文壇名流和遺老遺少廝混,常設豪宴于北海,與易順鼎、梁鴻志、羅癭公等人結(jié)成詩社,常聚會于他居所之南的“海流水音”,賦詩弄弦,你唱我和。
1916年,為袁世凱登基作準備的“大典籌備處”,分別給袁世凱的公子們各自度身訂做了一身莊重華貴的“皇子服”。試禮服的時候,其他“皇子”們喜不自勝,一個個情緒高漲地穿上禮服攝影留念,惟獨袁克文一人態(tài)度冷淡。不僅如此,他還寫詩一首,以抒襟抱:
乍著微棉強自勝,陰晴問晚未分明。
南來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動九城。
駒隙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這首詩勸喻父兄之意很是明顯,尤其最后一句,簡直是讖語般的一聲急迫呼喊。袁克文與長兄袁克定向來不和,一貫明言反對老父稱帝,然而袁世凱十分疼惜這個二兒子,父子三人的關系,很是類似于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當然要說他“極端反對”帝制,恐怕也是言過其詞,他只是對于政治爭斗毫無參與的能力和興趣,也有著一種逃避和恐懼的情緒。
民國五年(1916年)五月初六,在舉國上下一片責罵聲中,袁世凱撒手歸西,洪憲春夢杳然成空,袁氏一家老小上百人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經(jīng)歷了身世浮沉的袁克文,和自己的兄弟們一樣,如同一只回旋往復的孤燕,不知在何處安家?;üh零的惆悵之感的確揮之不去,然而在家族的急速沒落中,袁克文表現(xiàn)得不失尊嚴。家世敗落是一出現(xiàn)實版的驚夢,帶給他更多的不是此恨綿綿的彷徨,而是晨鐘暮鼓般的啟悟。在其他兄弟忙著分家產(chǎn)的時候,他依舊若無其事地流連在梨園里,串演昆曲《千鐘祿》(亦稱《千忠戮》)和《審頭刺湯》,放任自己穿行于夢幻與現(xiàn)實。
《千鐘祿》描寫的是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倉皇出逃,一路上看到山河變色的種種慘狀,悲憤萬分。全出由八支曲子組成,每曲都以“陽”字結(jié)束,故又名“八陽”,出自清初李玉之手,流傳甚廣: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
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疊疊高山,滾滾長江。
但見那寒云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凄風帶怨長。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這是《千鐘祿》中的一段著名唱詞。星海遼闊,虛空曠劫,悲愴到骨子里的曲調(diào),唱出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塵世大悲,給人一種云垂海立般的震撼。早年間的少年公子袁克文,錦衣玉食為賦新詞強說愁,偶然聽到這幾句時,電光石火間,他的內(nèi)心就大受震動。那漫天翻卷壓城欲催的寒云意象,成為他生命中一個隱晦的暗喻。這一段曲自此成為袁克文終生喜愛的曲目,他的字“寒云”也是由此得來。
袁世凱對他一向是很偏愛的,甚至一度想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yè)。對外的比較重要的信件,有的時候也由他代筆。袁世凱罷官回到老家項城的時候,袁克文每日隨父親疏池沼、植樹木,飲酒賦詩,養(yǎng)壽園內(nèi)的聯(lián)匾,大多是出于他的手筆。
但袁克文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地道的文人,一點不像他的父親和兄長那樣,沉迷權(quán)術,成日做皇上太子的癡夢。他并不擅長,也不熱衷于宦海生涯。袁世凱在北京正式出任大總統(tǒng)后,袁克文在政治上顯得漠不關心,他整日寄情于戲曲、詩詞、翰墨之中,與北京的一幫文壇名流和遺老遺少廝混,常設豪宴于北海,與易順鼎、梁鴻志、羅癭公等人結(jié)成詩社,常聚會于他居所之南的“海流水音”,賦詩弄弦,你唱我和。
1916年,為袁世凱登基作準備的“大典籌備處”,分別給袁世凱的公子們各自度身訂做了一身莊重華貴的“皇子服”。試禮服的時候,其他“皇子”們喜不自勝,一個個情緒高漲地穿上禮服攝影留念,惟獨袁克文一人態(tài)度冷淡。不僅如此,他還寫詩一首,以抒襟抱:
乍著微棉強自勝,陰晴問晚未分明。
南來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動九城。
駒隙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這首詩勸喻父兄之意很是明顯,尤其最后一句,簡直是讖語般的一聲急迫呼喊。袁克文與長兄袁克定向來不和,一貫明言反對老父稱帝,然而袁世凱十分疼惜這個二兒子,父子三人的關系,很是類似于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當然要說他“極端反對”帝制,恐怕也是言過其詞,他只是對于政治爭斗毫無參與的能力和興趣,也有著一種逃避和恐懼的情緒。
民國五年(1916年)五月初六,在舉國上下一片責罵聲中,袁世凱撒手歸西,洪憲春夢杳然成空,袁氏一家老小上百人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經(jīng)歷了身世浮沉的袁克文,和自己的兄弟們一樣,如同一只回旋往復的孤燕,不知在何處安家?;üh零的惆悵之感的確揮之不去,然而在家族的急速沒落中,袁克文表現(xiàn)得不失尊嚴。家世敗落是一出現(xiàn)實版的驚夢,帶給他更多的不是此恨綿綿的彷徨,而是晨鐘暮鼓般的啟悟。在其他兄弟忙著分家產(chǎn)的時候,他依舊若無其事地流連在梨園里,串演昆曲《千鐘祿》(亦稱《千忠戮》)和《審頭刺湯》,放任自己穿行于夢幻與現(xiàn)實。
《千鐘祿》描寫的是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倉皇出逃,一路上看到山河變色的種種慘狀,悲憤萬分。全出由八支曲子組成,每曲都以“陽”字結(jié)束,故又名“八陽”,出自清初李玉之手,流傳甚廣: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
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疊疊高山,滾滾長江。
但見那寒云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凄風帶怨長。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這是《千鐘祿》中的一段著名唱詞。星海遼闊,虛空曠劫,悲愴到骨子里的曲調(diào),唱出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塵世大悲,給人一種云垂海立般的震撼。早年間的少年公子袁克文,錦衣玉食為賦新詞強說愁,偶然聽到這幾句時,電光石火間,他的內(nèi)心就大受震動。那漫天翻卷壓城欲催的寒云意象,成為他生命中一個隱晦的暗喻。這一段曲自此成為袁克文終生喜愛的曲目,他的字“寒云”也是由此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