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吉思汗會贏,贏在方向(1)

激蕩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作者:吳曉波


    成吉思汗會贏,贏在方向(1)

    1987年11月2日起,臺灣當局開放部分臺灣居民回大陸探親。一批批臺灣居民通過香港走過羅湖橋與久別的大陸親人相聚。隨之,一些臺灣商人試水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fā)展的深圳投資。1988年10月,一個名為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的臺資企業(yè)在深圳西鄉(xiāng)崩山腳下成立。

    大個子總裁郭臺銘站在150位新員工面前訓話:“我們要做全球最大的企業(yè)!”下面有員工禁不住偷笑:“這個人真能吹?!?。就憑這一棟廠房,百十號人,沒有人相信。

    海洋廠首批150名員工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招募到深圳。一棟五層廠房是租來的,一樓是倉庫和外廳,二樓開始空著,三樓辦公,四樓生產線,五樓是宿舍。100多位女工是一個大通鋪,隔壁的男生也是一個大通鋪。深圳夏天炎熱,雖然有風扇,吹得也是熱風,熱得睡不著,有人就跑到地板上睡,說是很涼快,大家就都睡到了地板上。一個夏天就是地板上度過的。一年后宿舍蓋起來了,大家搬到宿舍里住,就要分開了,大家還有些戀戀不舍覺得在一起睡挺好。

    深圳一下子起了很多工廠,電力供應不上,經常停電,又不事先通知。電一停,大家就找個地方休息,電來了再上生產線,經常是夜間12點來了電,大家也爬起來回車間工作。如此,睡覺都不踏實。

    停水是一件痛苦的事。有時餐廳洗碗的水都沒有,就用紙擦一下飯盒。下班以后大家就端著臉盆,提著水桶到一公里外的村子里去找水。在村民們的水井旁刷牙、洗臉、洗衣服,完了再把一臉盆水端回來。

    有人回憶,當時為了開拓市場業(yè)務,他們就住到深圳的賓館,不時到前臺詢問,有沒有我的傳真,借機翻閱臺上的傳真,一天翻幾次,有時就站在傳真機旁邊,來一份看一份??吹接杏玫目蛻?,記下單位、姓名、房間號,然后上門推銷。

    郭臺銘為什么最早投資布局大陸?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臺灣基本工資已超過每月約2500元人民幣,而內地的作業(yè)員則是每月500元人民幣,兩者相差約5倍左右。特別是,在臺灣有錢也請不到人,而內地工廠的門外,隨時可見打工仔、打工妹排隊找工作,而且這些人年輕手巧目明。

    另一個問題是,20世紀80-90年代經濟起飛、臺灣土地價格節(jié)節(jié)上揚。反觀內地土地廣大,要多少有多少,就怕沒人利用。各地政府為積極招商,除了提供服務,為廠商鋪路整地,優(yōu)惠政策從“二免三減半”放寬至“五免五減半”,也就是前五年不用交稅,后五年的稅只要一半,而且如果廠商繼續(xù)投資,還可以繼續(xù)享受優(yōu)惠。特別是深圳經濟特區(qū)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建設開發(fā)熱火潮天。

    投資大陸,助力富士康得以快速發(fā)展。

    1986年到1990年,鴻海從億元人民幣成長到了4億4千萬元人民幣,五年內成長了三倍。1991年6月18日,鴻海掛牌上市時,已是一個臺灣第一、亞洲第六的連接器公司。

    在富士康登陸大陸前,大眾、臺達電、神達等企業(yè)都比鴻海大出幾倍,郭臺銘一一將他們很快甩在了身后。2001年富士康銷售額達到360億元人民幣,首度坐上臺灣第一大民營制造業(yè)的寶座。

    2003年,鴻海從億元人民幣一下子成長到91億元人民幣,最先創(chuàng)下臺灣公司一年成長250億元人民幣的紀錄。而后2004年第一季度,一個季度鴻海就成長了250億元人民幣。此前,郭臺銘就放出豪言:“我每年都在創(chuàng)造一個全臺灣前五十大的企業(yè)”。而此時,郭臺銘一年成長1000多億,每年都創(chuàng)造一個全臺灣前十大的企業(yè)。

    2004年,富士康超越偉創(chuàng)力,坐上全球代工大王寶座。

    2005年起,富士康躋身世界500強,排名一路躍升,擠入前100名已在眼前。

    郭臺銘在大陸的氣魄從深圳龍華園區(qū)就能看出。

    1995年11月,富士康從康柏手里接下電腦機殼的訂單,12月即到深圳選址。當時的龍華還是一片荒草沒人的荒野。郭臺銘站在一個高處一揮手,大聲說:“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啦”!

    1996年2月1日,富士康龍華基地破土動工。邊建廠邊生產邊出貨,從此,富士康走上每年最少成長50%,有的年份增長100%的高速發(fā)展之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