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沒有任何一種對空防御武器,美軍飛機因此得以進行瘋狂地掃射。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的指揮所在一個山洞里,本以為山洞里不會有什么危險,但是,由于這個山洞也兼收傷員,傷員的大量抬進讓美軍飛行員發(fā)現(xiàn)了目標(biāo)。美軍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在山溝里鉆,把堆在洞口的汽油桶打著了。在濃煙和烈火中,洞內(nèi)的空氣令人窒息,跑出洞的人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紛紛倒下。美軍飛機確定了中國官兵的這種處境后,便有大批的飛機云集而來,這個名叫瓦洞的小山溝頓時成為大批戰(zhàn)機的掃射場。據(jù)事后統(tǒng)計,在這場空中襲擊中,中國官兵死亡兩百三十人,其中多數(shù)是年輕的女兵和營團級軍官。
在飛虎山阻擊的艱難日子里,最困難的還是吃飯問題。
五連的機槍手梁仁江饑餓中把一塊石頭放在嘴里啃,士兵們驚訝地看著他,說:“石頭能當(dāng)飯,要莊稼人干什么?”
梁仁江說:“不信你們試試,口水一多,餓就差了點勁兒。”
這個發(fā)明很快在陣地上普及了,飛虎山陣地上響起一片啃石頭的聲音。
在這種聲音中,就有士兵說:“咱們有飛機就好了,打四平那會兒,看見過國民黨空投吃的東西,降落傘八床被面那么大,雞蛋掛在上面落地都不碎!”
三三五團的民運股長馮孝先奉命籌糧。他找到了因?qū)χ袊婈牪涣私舛仄饋淼某r農(nóng)民,講了很多道理,又找到一座鉛礦的宿舍,得到朝鮮工人們的同情。一個郡的委員長帶頭把自己的耕牛殺了,讓群眾把這頭牛煮了六大鍋肉湯。同時,朝鮮農(nóng)民們湊了些大米,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點火做飯。在通往三三五團陣地的路上,每一條小路都在美軍飛機的嚴密封鎖下,但是,在紛亂喧囂的彈片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支頭頂瓦罐的送飯隊伍。帶路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朝鮮老人,他戴著一頂中國士兵看上去有點像中國古代縣官戴的那種帶帽翅的紗帽。隊伍里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默默地頂替上來,平靜而頑強地向飛虎山前進。一位叫樸孝男的婦女頂?shù)氖且恢谎b米飯的木盆,她被彈片擊中倒下后拖著木盆爬,一直爬到了陣地上。中國士兵捧著飯眼淚汪汪地吃不下。敵人又開始進攻了,士兵們把米飯放下,說:“媽的,老子不吃了,打他個狗日的!”送飯的朝鮮農(nóng)民和工人們也參加了戰(zhàn)斗。當(dāng)再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時,陣地上傷亡的人包括了那些送飯的朝鮮百姓。朝鮮婦女樸孝男往飛虎山上送米飯的那只木盆被中國士兵保留了下來,后來,這只木盆成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歷史文物。
十一月八日,是三三五團在飛虎山阻擊的最后一天,也是最艱難的一天。美軍出動飛機八十多架,數(shù)百門大炮一齊轟擊,飛虎山上的各個陣地最后全部進入肉搏戰(zhàn)狀態(tài),嘶喊聲和呻吟聲在長達五公里的陣地上長久地回蕩。聯(lián)合國軍的士兵知道中國士兵已經(jīng)沒有彈藥了,肉搏一陣后就干脆退后二十米休息,然后再一次撲上來。飛虎山陣地在雙方士兵的扭打中反復(fù)得失,混戰(zhàn)從日出一直延續(xù)到日落。
這時,上級讓范天恩到師部開會。范天恩
他說他離不開這里,他一走會動搖軍心。
師長命令道:“你必須親自來!一切后果我負責(zé)!”
原來,上級命令三三五團后撤三十公里。
范天恩一聽就火了:“退?拼死拼活沒讓敵人前進一步就落了個撤退?再退不就是鴨綠江了?士兵的工作做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