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不久,張良再次讓劉邦上表說,國家經(jīng)濟拮據(jù),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就要節(jié)約開支,目前駐咸陽有幾十萬軍隊,坐吃山空,不如將諸侯遣回駐地,減少開支。項羽準奏,即令新封諸王限五天內(nèi)起程返國,可是由于與范增有言在先,于是就單獨不準劉邦成行。
劉邦大驚,急與張良計議。張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叫劉邦上表,向項羽請假回故鄉(xiāng)沛地省親。項羽看過了劉邦的表章,沉思了好一會兒,對劉邦說:“你要回鄉(xiāng)接取父母,亦是人子孝親之意,但怕不是出自本心,是不是我要你留在咸陽,才有此舉呢?”
劉邦裝出悲戚的樣子回答:“我父親年老,無人侍奉,我日夜懷念,無時或已。往日因見陛下初即位,事務繁忙,故不敢啟齒。今見各諸侯已返回駐地,能享天倫之樂,獨我留在此地,又不知何年何月得見父親之面了!”說到這里,哭了起來。
這時,張良故意唱起了雙簧,他悄悄地對項羽說:“不可以放劉邦回鄉(xiāng)取家眷,寧可遣他駐漢中去,使人去沛地把他的家眷帶到這里來當人質(zhì),就可以好好控制劉邦了?!?/p>
項羽認為張良的計策非常有道理,但是仍然不想放劉邦到漢中去。于是,陳平又乘機啟奏說:“陛下既封劉邦為漢中王,已布告天下,臣民共知,不使他上任,恐不足取信于天下,大家會說陛下登位便說假話,那對以后的法令,他們不是也會陽奉陰違嗎?”
這樣也有道理,那樣也有道理,本來就有勇無謀的項羽開始糊涂起來,他想了很久,無可奈何地對劉邦說:“既然大家這樣說了,也是合情合理,現(xiàn)只可準你去漢中上任,不可回沛地,明天就起程吧?!?/p>
漢王劉邦要回封國,張良為之送行,一直送到褒中這個地方。張良勸告漢王把棧道燒掉,這樣方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根本沒有東還的意思,以便讓項王失去提防之心。漢王聽從了這個建議,讓張良回到韓王身邊做事,自己則一邊向前行進,一邊把棧道燒光。
張良行至韓國境內(nèi)時,獲知項羽已經(jīng)在彭城把韓王殺掉了。這時漢王在三秦安定下來,張良便回到漢王那里,并被封為成信侯,跟隨漢王向東攻打楚國。漢王帶軍在彭城遭到重創(chuàng),大敗而歸。行軍到下邑,漢王翻身下馬,背靠著馬鞍問身邊的人:“能與我共同成就事業(yè)的人,我計劃用函谷關以東的地方作為封地獎賞給他,但這個人又是誰呢?”張良答道:“楚國有一位勇猛的將軍,就是九江王黥布,他與項王有極深的矛盾。彭越與齊王田榮正聯(lián)合起來在梁地共同反叛楚國,事情緊急時這兩個人都可以委以重任。而在漢王的將領之中,唯有韓信才可以托付重任,獨當一面。如果您現(xiàn)在真想封賞土地,那就賞給這三個人。如能這樣,楚國就一定會被打敗?!睗h王聽從了這個建議,于是派蕭何游說九江王黥布,然后又派人去聯(lián)絡彭越。果然,后來楚國被漢王打敗,這三個人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良因為身體較弱,常常生病,所以不曾獨自一人帶領軍隊四處征戰(zhàn),但他作為謀臣,常常為漢王出謀劃策。
漢三年(前204年),漢王被項羽圍困于滎陽。漢王憂心忡忡,驚恐不已,便把酈食其叫過來,一起謀劃削弱楚國勢力的辦法。酈食其說:“以前商湯伐桀時,把杞地封賞給夏的后代;武王伐紂時,把宋地封賞給殷的后代。但現(xiàn)在秦國對天下人殘暴無比,毫無道義可言,它把六國全部消滅,使其后代根本沒有立錐之地。如果陛下能把六國的后代重新封立起來,人們就會因此而對陛下感恩戴德。這樣做以后,便可逐漸稱霸?!睗h王應道:“就這么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