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大,”高拱紅著臉,把手中的一份詔書副本往幾案上重重一摔,憤恨地說,“這不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嗎?!”
如此看來,高拱生氣的原委,似乎并非如我所揣測的那樣。我伸手拿過詔書副本,看了又看。詔書很簡單,就是“厲海禁,不許通番貿(mào)易”。這大概是朝廷有鑒于倭寇侵?jǐn)_不止,想出的釜底抽薪的對策?我不明白高拱何以如此怨怒。
“這……”我以不解的目光望著高拱。
“沿海倭患,北邊虜患,”高拱坐下來,邊示意我坐下,邊說,“當(dāng)?shù)啦换I長治久安之計,只一味維持,一切以眼前不出事為上策,豈是治國安天下之正道!”看得出,高拱很焦慮:“就說這倭患,患在何處?一小撮倭奴小國若干武士、浪人,騷擾沿海州縣,何患之有?患在我朝內(nèi)部耳!仁宗洪熙年間,黃巖人周來保、龍巖之民鐘普福,困于稅費(fèi)之不堪,叛而入倭,倭寇每來犯,即為之向?qū)?。正是這些國人中的從倭者,在倭寇登岸之前,先入境偵伺,探明我朝虛實,供給倭寇各種情報。孝宗成化、武宗正德年間,倭奴國派來的使臣并隨軍通事,俱為漢人!所謂倭寇者,真倭十之二三而已!從倭者反倒十之七八!故消彌倭患,在放開海禁,”高拱稍稍平靜了些,繼續(xù)說,“開海禁而沿海百姓足,足而思穩(wěn),從倭者必少。當(dāng)?shù)婪雌涞蓝兄蚤]關(guān)鎖守為國策,高某為之齒冷矣!”
我為之一驚!高拱此番議論,矛頭所向,直指國策,未免輕狂了吧?倘若如高拱所說,就等于國門洞開,那后果到底如何,實在不堪設(shè)想??墒?,我還是佩服高拱的胸懷。在這個時候,連我這個后進(jìn)都為朝廷的用人感到不平,而高拱居然還在關(guān)注倭患,思謀治本之策。
老實說,只有見到高拱,我還有一絲安慰。但我知道,這安慰的理由并不高尚。我對自己任翰林院編修已經(jīng)厭倦,可長我一紀(jì)、高我兩科的高拱也還繼續(xù)在翰林院任編修。最關(guān)鍵的是,高拱志存高遠(yuǎn),有大抱負(fù),也有大才干。我這個自視甚高的人,也不得不暗暗欽佩高拱的識見和才干。只要高拱還是編修,對我張居正就是一個安慰。可一想到即使是高拱這樣的人,也還在默默無聞地等待著、煎熬著,我的安慰又立即化作悲涼,化作不平。似乎從高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這讓我感到不寒而栗。
“中玄兄,既然朝廷所用得人,”我?guī)е爸S的語調(diào),勸慰說,“我輩就不必杞人憂天了吧,你在這里替人家籌策,人家倘若知曉了,還會說你越位呢?”
“可恨!可惡!”高拱猛地一拍條幾,“何德何能,居然出掌翰苑,領(lǐng)袖士林?他甫上任,接到的第一個詔書是厲海禁的,他便命我和殷正甫撰擬一篇《歷代海禁考》,并定下基調(diào),就是證明圣上厲海禁之策如何遵祖制,如何必要!且限時交差,不得延誤。叔大,愚兄如何措手足?!”
這倒符合袁煒的風(fēng)格。在他看來,只要是朝廷作出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他的責(zé)任是把其正確性揭示出來,傳揚(yáng)出去,為朝野理解和執(zhí)行鼓勁加油。可是,高拱有自己的判斷,對禁海策本就視為南轅北轍,卻不得不要寫出與之正相反的文稿,也難怪他怒氣沖天。
“那么,中玄兄非寫不成?”我故意問。
“拂袖而去嗎?”高拱無奈地說,沉吟片刻,說:“哀民生之多艱,痛國政之日非,就此退隱山林,心何以甘?情何以堪?”
“可是,中玄兄,當(dāng)國者不會用你呀!”我痛苦地說。
高拱冷冷一笑:“嚴(yán)世蕃,就干兩件事,一是受賄,二是淫樂,居然名列公卿?袁煒者流,寫青詞,選道經(jīng),居然成了國朝一支筆!士林無人矣!”
“少時讀史,對指鹿為馬,甚為不解;稍長,又覺彼時居廟堂者何等懦弱;”我長嘆著說,“如今方知,指鹿為馬之事,時時發(fā)生,不過表現(xiàn)形式不同罷了。廟堂之上,似乎習(xí)以為常矣!”
高拱仰著臉,眼睛飛快地眨著,在抑制自己的情緒,須臾,他轉(zhuǎn)過臉來,若有所悟地說:“叔大,這官場之事,當(dāng)?shù)浪运校x不了順昌逆亡四字。輿論視為奸佞貪墨庸碌之輩,當(dāng)?shù)榔托庞弥?,而且還要公開說這就是德才兼?zhèn)?、所用得人!還有,嚴(yán)嵩何以到翰林院宣達(dá)詔書,送袁煒到任?嚴(yán)世蕃何以邀宴我輩,戲弄嘲諷;袁煒何以獨(dú)獨(dú)挑我高某擬寫《歷代海禁考》,親定基調(diào)?種種之種種,都一個道理,無非是摧殘英銳,銷蝕血?dú)?,使卑鄙者高尚,以至于不自知其卑鄙;讓高尚者下賤,以至于自認(rèn)下賤;令頭腦簡單者理直氣壯,以至于自認(rèn)為頭腦甚不簡單;要理智健全者逐漸不再健全,以至于最終低頭服輸,甘受驅(qū)使。我輩凡事總有自己的判斷,又總以豪杰自居,首當(dāng)其沖,是壓制、摧殘之首選!”
看著高拱憤懣的表情,我內(nèi)心充滿悲涼、義憤。難以遏制的焦躁和恐懼驟然間向我襲來。
我突然明白了,官場上,最痛苦的不是你沒有才干、力不勝職,假若真是平庸之輩,看一切反倒順眼得多,也就不會有什么痛苦;可怕的是,你有才干,就會看出權(quán)勢者的庸碌,就會看出諸多問題的處置竟是如此不得要領(lǐng)甚至南轅北轍,而你又無能為力!
此時,在高拱簡陋的書齋里,看著眼前懷抱經(jīng)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才干的高拱,無奈無助中,只能發(fā)發(fā)牢騷,我已經(jīng)清楚地感覺到了,這種痛苦、無奈的折磨,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因此,聽了高拱的話,我一改往日的深沉內(nèi)斂,慨然道:“國之大患,我看不在于存在諸多難題,歷朝歷代,哪有沒有難題的時候?可眼下國是日非,百弊叢生,毛病就出在用人上!如此用人,必是帶來官場充斥逢迎之風(fēng),民間疾苦充耳不聞,卻一味歌功頌德,直把亂世危局,吹得鶯歌燕舞!什么時候歌功頌德聲四起,必是小人得志,絕無例外!長此以往,真是國將不國了!”
“如之奈何?”高拱嘆氣說,“只有忍耐,熬煎!一個熬字,就是我輩的處境?!?/p>
“可我知道,中玄兄分明是不甘心的啊!”我半是有意刺激高拱,半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憤懣。以我對高拱的了解,我不相信他真的無所謂了。
“叔大,不瞞賢弟說,”高拱語調(diào)發(fā)顫,“愚兄常常夜半驚醒,腦海里一片空白,睜著雙眼,直到天亮;有時候,在萬籟俱寂的黑夜,我一遍又一遍痛苦地問自己,‘難道就這樣終老此生嗎?’多少次,淚水潸然而下,流淌枕上。有時候又忍不住捫心自問,難道我高拱是無能之輩嗎?”高拱說到這里,淚如雨下,再也說不下去了。
“就只有忍耐,只有等待嗎?”我問高拱,也在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