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白居易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fù)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歡侵夜,臥穩(wěn)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nóng)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2003年9月10日下午,在中秋佳節(jié)到來之際,溫家寶總理在與國務(wù)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的五十多位參事、館員進行座談時說:“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要心里想著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真實情況,“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
溫總理引用的這兩句詩表達的是“為民著想”的思想。早在《孟子·滕文公下》就有“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的說法,古代圣賢更是把“為民立命”作為生存哲學(xué),這種“民本”思想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溫總理曾在多種場合強調(diào)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一定要“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難”,提倡為民排憂解難是領(lǐng)導(dǎo)人義不容辭的職責(zé)與使命。其知民之難而夜不能寐,心系天下黎民蒼生的情懷可見一斑。
白居易的這首《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其時,朝政腐敗,藩鎮(zhèn)割據(jù),牛、李黨爭,宦官專權(quán),賞罰失度?!杜f唐書·白居易傳》載:“大和已后,李宗閔、李德裕朋黨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無如之何?!卑拙右讻]有與當(dāng)時的宦官集團同流合污,也沒有介入當(dāng)時的牛、李黨爭。詩人多次呼吁,以求“箴時之病,補政之缺”,然而他的意見卻是無人采納,反而遭人排擠,只得“致身散地,冀于遠(yuǎn)害”。白居易另有《六十拜河南尹》一詩。詩中云:“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老應(yīng)無處避,病不與人期。”可見詩人雖然老病纏身,流徙江湖,仍然不忘民眾苦難。古人云:“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痹娙艘蛐驴p制的綾襖而想到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耳際仿佛聽到了在饑寒交迫中掙扎的民眾的呼號。民間的疾苦,讓詩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詩人雖然官卑職微,年又老邁,無回天之力,卻仍有憂民之心。“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為念農(nóng)??啵锶缏勷噧雎?。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這種推己及人、不愿一身獨暖惟愿天下皆暖的悲憫情懷,與杜甫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所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是一脈相承的。正如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所說:“樂天忠君愛國,遇事托諷,與少陵相同?!睂拙右着c杜甫并論,確為定評。
在此之前,即唐憲宗元和九年(814),白居易四十三歲時,他因新做了一件布裘,寫下了《新制布裘》一詩,詩云:“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這首詩在布局和立意上,與《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是一致的。“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以其平易質(zhì)樸的語言與深邃的憂民之思,打動了無數(shù)的讀者。清代詩人鄭板橋曾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边@與白居易這句詩在精神意脈上是相通的,從中可見中國古代士人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這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溫總理曾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從中可見總理的親民作風(fēng)。溫家寶總理曾說:“關(guān)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z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