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年,有一種在“天才論”和“培養(yǎng)論”之間發(fā)展折中共識的趨勢。比如,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們同意,智商大致有一半是遺傳的。另一半則是后天環(huán)境因素影響所致。同時,一個人生活中成敗的許多變數(shù)是受智商的影響,但大部分變數(shù)則在智商的影響之外。極端的智商決定論和智商無用論都被一系列研究所否定。由此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就可能看清:人生中的大部分變量都是在智商之外,而智商中又有一半是后天環(huán)境決定的。那種天生的、不可改變的智商基因?qū)ξ覀兩畹挠绊懀疃嘁膊粫^四分之一的比重。況且,這四分之一的智商基因究竟是什么,我們也并不清楚。你也許覺得你的智商基因很差,實際上卻可能是非常優(yōu)秀,是被后天環(huán)境和自己性格中的其他因素埋沒了。
正是出于這樣的計算,本書力爭繞開決定我們?nèi)松牟坏剿姆种坏?、同時幾乎也是不可知的因素,而集中于四分之三以上的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其重點討論的研究成果,實際上是把布魯姆的理論延伸到了天才訓練上來。其核心觀點是: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為他們用特殊的方式把自己訓練成了與眾不同的人。你要是掌握了那種訓練方法,并用來訓練自己,你就可以成為天才。我想,中國的讀者大部分恐怕無法接受布魯姆的理論,也不相信什么人都可以被訓練成天才。我這里只想提醒讀者,布魯姆的理論不是他一個人的假設,而是建立在大量學者實證性的心理計量、測試,以及對美國教育系統(tǒng)細致的個案分析的基礎上的。
這一點,你隨便找他一本著作看看其中的引證就知道。我們即使不同意其結論,但也無法否認其豐富的實證材料,以及這些材料對改進我們的教育、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自我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我本人其實并不是一個天才訓練的信徒。道理很簡單,許多人都像莫扎特或者科比·布萊恩一樣訓練,但我們只有一個莫扎特,一個科比,大量的人遠到不了他們的地位。那四分之一不到的基因因素,到了頂尖的競爭領域就是舉足輕重的決定性因素。對此,我在后面還會繼續(xù)論述。但是,即使是我這么一個持反對意見者,細讀完這些研究后也對其意義深信不疑。
如上所說,你即使受了比爾·蓋茨那樣的訓練,也未必能成比爾·蓋茨。畢竟人家是天才,你不是。但是,你真若像他那樣訓練自己,大概還是能夠成為頂尖的計算專家,或者硅谷一個中型企業(yè)的總裁。我并不想說服大家都把自己當天才。但是,你至少要把自己當半個天才。我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人,恐怕都是在對自己的低估中活了一輩子,白白浪費了這唯一的一次生命。
為此,我不妨講一個個人的故事。我從小體弱多病。到上大學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比我更瘦弱的同齡男孩,屬于一陣風能刮倒的那種類型。高考時體檢,醫(yī)生查不出我有什么病,但直言不諱地對我這個身體能否把大學讀下來表示懷疑。據(jù)母親說,我1961年出生正好趕上三年困難的饑荒,后來父母下干校,把我們兄弟留在城里交給一個不識字的農(nóng)村保姆照顧,吃得很差。這樣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使我的身體格外孱弱。對母親的解釋,我從一開始就不信。事情明擺著:中小學上體育課,無論干什么,我在男生中總是最后一名不說,即使和女生比,也在中下的水平。這些同學中,絕大多數(shù)家庭條件比我還差。人家怎么那么壯呢?
顯然大家先天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