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我在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常常被佛陀大公無私的精神所深深感動而熱淚盈眶。尤其了解佛陀一生的行誼之后,我知道佛陀不但是一個教育家、宗教家,還是一個革命家。不過佛陀的革命不同于世間一般的革命家。一般革命家的革命,我稱之為向外革命,佛陀的革命是向內革命,也就是向自己革命──降伏自身生老病死的痛苦及心中貪嗔愚癡的煩惱?!跋蜃约焊锩边@句話從此就成為我一生奉行的圭臬。
世上的革命有很多種,有政治上的革命、社會上的革命、經濟上的革命、習俗上的革命、種族上的革命,等等。一個新朝代的誕生、一個新國家的成立、一個新主張的宣誓、一個新君主的登基,往往都是經過一番革命而產生的。但人事無常,法久生弊,等到時間一久,理想變質了,主義不實施了,又再需要另外一番的革命。俗謂“窮則變,變則通”,佛教也說“法無定法”,一切都是應時應機。世間法沒有一成不變的,有形的革命與無形的革命在世上也就不斷發(fā)生,從而促使了文明的進步。
政治制度由君權時代進步到民權時代固然需要革命,社會形態(tài)由家族社會進步到宗族社會,經濟體制由農牧經濟進步到工業(yè)經濟,也都需要經過革命的歷程。革命本來是把一些迂腐、陳舊、罪惡、保守的思想、行為或體制予以革故鼎新,像中國武王伐紂的革命、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的革命、歐洲的新教革命、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革命、美國獨立革命等等,不但為人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而且將國家社會,乃至思想信仰帶入嶄新的階段,為人類歷史寫下輝煌燦爛的篇章。但其中也有許多人以革命為借口,逞一己之私欲,以眾欺寡,以強凌弱,結果使得萬千生靈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這是因為人們的心中有貪欲、嗔恚、愚癡、嫉妒、邪見等許多不好的念頭存在,所以即使最初用心良善,但是當境界來臨的時候,就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因此,革命應該是向自己革命。
如果我們翻閱史冊,將會發(fā)現(xiàn)一般的革命家大多是因為感到自身不自由、不安樂,進而聯(lián)想到別人的不自由、不安樂,才起來推翻不合理的勢力,這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革命,是向別人革命,而非向自己革命。唯有佛陀是由上而下的革命,是向自己革命。他本來貴為王子,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照理說是用不著革命的,但他看到許多遭受壓迫的民眾,為了公理和正義,便勇敢地擺脫王子的虛榮,用一切眾生平等的真理來為那些被壓迫的階級打抱不平;他也看清了每個人心中自私的小我正是煩惱痛苦及世間斗亂的根本,所以毅然地“向五欲榮華富貴革命”,舍離一切愛染執(zhí)著,以求得真正自由自在的解脫。
由于佛法教人要向自己革命,因此,佛教流傳到世界各地,不但沒有發(fā)生過流血革命的事件,而且還能夠融入各種習俗,豐富當?shù)氐奈幕?;佛教歷經不同的時空,不但未被時代的浪花所淘汰,而且還能夠因時制宜,破除妄執(zhí),繼續(xù)為每一世代的眾生做出最大的貢獻。
然而卻有許多人只看到佛教因革命而帶來的發(fā)展,卻沒有看到祖師大德向自己革命的過程,像龍樹、提婆都有過一段荒唐狂傲的少年時期,但他們經過法水的洗禮之后,翻然悔悟,精進道業(yè),學有所成,因此能在眾說紛紜之際,發(fā)出獅子般的吼聲,威服群倫;無著、世親本來都是小乘部派著名的論師,但他們在聽聞大乘佛法之后,覺昨日之非,而虛心學習,所以能進步神速,一日千里,對佛教做出卓越的貢獻;百丈懷海參學多日,被馬祖道一捏痛鼻子之后,才開悟見性,及至晚年,仍勤勞不息,躬自作役,他的魄力與擔當非一般匹夫之勇所能比擬;南泉普愿用心習律、學教、參禪,而后心有所得;丹霞天然本欲進京趕考,在聽聞“選官不如選佛”一語后,及時覺醒,拜師學佛,終成一代大師;太虛大師曾掩關閱藏,而有悟境,又廣讀世間書籍,學通內外,而有改革佛教積弊的主張;仁山法師曾在金山寺窮研經典六載,并屢游諸方,遍禮名山,而有拓落恢弘的思想。古圣先賢若非先具有向自己革命的勇氣,放棄小我私利,如何能秉持大無畏、大精進、大忍辱、大慈悲的精神,坦坦蕩蕩地面對威勢利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