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當時住在天津張園的溥儀,身邊一幫舊臣隨從仍陰魂不散,相互傾軋,斗法爭寵。與王國維亦師亦友的羅振玉在角逐中漸漸敗下陣來,不再受寵。而鄭孝胥等一幫孤臣孽子借此得勢,開始在“皇上”身邊出謀劃策,發(fā)號施令,整個張園“小朝廷”充滿了無休止的爭論、表演、欺騙與榨取,在這種污濁的環(huán)境之下,已被折騰得暈頭轉(zhuǎn)向的遜帝溥儀,整日沉浸在一連串的熱鬧、煩躁、激動、夢想、失望、希望、滑稽之中不能自拔。耳聞目染這種環(huán)境和人事,王國維大為苦惱,于是較痛快地答應了清華之聘。此事在王氏給友人蔣汝藻的信中可見得分明:“數(shù)月以來,憂惶忙迫,殆無可語。直至上月,始得休息?,F(xiàn)主人(南按:指溥儀)在津,進退綽綽,所不足者錢耳。然困窮至此,而中間派別意見排擠傾軋,乃與承平時無異。故弟上月中已決就清華學校之聘,全家亦擬遷往清華園,離此人海,計亦良得。數(shù)月不親書卷,直覺心思散慢,會須收召魂魄,重理舊業(yè)耳!”蔣汝藻回復曰:“頃知已毅然決定,為之頷首不置。從此脫離鬼域,重入清平,為天地間多留幾篇有用文字,即吾人應盡之義務?!保ā锻鯂S全集·書信集》,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或許,王國維這一無奈中的選擇,不只對他自己是個解脫,對中國文化而言亦算是一個大幸運吧。
[28]《而已集·談所謂“大內(nèi)檔案”》,載《魯迅雜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9]《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胡頌平編,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
[30]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貳陸》云: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31]《胡適的日記》,第3冊,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
[32]孫敦恒《吳宓與清華國學研究院》,載《吳宓紀念論文集》,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33]轉(zhuǎn)引《主角與配角》,傅國涌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出版。
[34]梁實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載《梁實秋散文》,第一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出版。
[35、36]《清華國學研究院史話》,孫敦恒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37]《梁任公先生演講詞》,載《清華周刊》,第20期,1914年11月10日。
[38]章太炎(1869-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據(jù)云因傾慕明末清初顧炎武之行事、志向,改名絳,號太炎。浙江余杭人。國學造詣極高,以能文善論著稱于士林,被時人譽為最著名的國學家與金石家。此人對時勢政治亦特別感興趣,堪稱革命家,為當時文壇政界備受矚目的名士。其受業(yè)弟子多一時俊杰,如著名的錢玄同、黃侃、沈兼士、胡以魯、周樹人(魯迅)、周作人、朱希祖、許壽裳、沈尹默、馬裕藻、吳承仕、黃子通、劉文典等。由于弟子之多之出眾,章氏大有天下儒林盟主之勢,更受社會各界所重。當年袁世凱稱帝,懼其憑借在學界身份和地位,以言論惑眾煽亂,遂禁章于京師龍泉寺,欲殺之。內(nèi)史監(jiān)阮斗瞻慕章之才華,不忍,欲救之。乃謂袁皇帝曰:“武曌讀駱賓王之檄布,猶許為人才,燕王受方孝孺之口誅,尚欲其不死。章之文章學術(shù)不可多得,無罪而戮之,公之智豈下于燕王、武曌乎?”袁動容,乃止。(陳贛一《新語林》,卷二,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南按:方孝孺終被燕王朱棣所殺。)
僥幸撿得一命的章氏仍性情不改,繼續(xù)從事他的學術(shù)與政治主張,只是后來思想和學術(shù)眼光越來越僵化死板,尤其在對待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問題上,更是頑固不化,終被時代所淘汰,后來他的弟子也造起反來。據(jù)董作賓云:章太炎是那些不相信甲骨文并抨擊對其進行任何研究的學者之一。他認為,“龜甲刻文不見于經(jīng)史”;而龜甲乃“速朽之物”,不能長久,焉能埋于地下三千多年不腐爛;“龜甲文易作偽”,是最不可信的。他還說羅振玉“非貞信之人”,那末他流傳的甲骨文也不可信。(董作賓《甲骨學五十年》,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出版)同時,李濟也說道:“本世紀(20世紀)頭二十五年里,甲骨文在收藏家心目中之所以重要,主要因為這些骨片上發(fā)現(xiàn)的契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們受到宗教式的尊敬,一些中國的古文字學家把它們視為中國古代最神圣的文字。但也并不是沒有不同的看法的。這一時期的經(jīng)學名家、古典音韻學大師、革命家并為孫逸仙博士的朋友的章炳麟,就認定甲骨文是以羅振玉為首的一群江湖騙子偽造的假古董。”(李濟《安陽的發(fā)現(xiàn)對譜寫中國可考歷史的重要性》載《安陽》,李濟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關于章氏弟子造反事,李濟舉例說:有一件逸事有趣地記述了關于章太炎對待這些古代遺物,即殷代甲骨文的內(nèi)心感受:‘在章太炎作生日那天,他的弟子黃(侃)季剛送了一份禮物,是用紅紙包扎著的長方形東西,看去像一盒子點心。過后章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部羅振玉寫的四卷本《殷墟書契前編》?!菔碌慕Y(jié)尾僅提到,他弟子的這份禮物沒被擲掉,被放置在自己的床頭枕邊。很顯然他真的讀了這些被他認為應判罪的假文字。”但據(jù)李濟說,“章的看法,在安陽科學發(fā)掘證實這些新發(fā)現(xiàn)的甲骨卜辭存在后,仍未改變?!保ā栋碴枴?,李濟著)
[39]關于陳寅恪放洋十數(shù)載未得學位而獨得學問事,學界坊間多有贊賞者,但豈不知正是沒有博士這頂帽子,才讓好友吳宓“費盡力氣”。可以想象,陳氏倘有一頂博士帽戴在頭上,清華聘請事應該更加順利,至少無需舉薦者多費口舌,趙元任、李濟都是極好的例子。據(jù)云,陳氏應清華之聘,除了吳宓竭力相薦外,還得到了王國維與梁啟超的贊許與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