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5月起,張謇不斷與張之洞、魏光燾等討論立憲問題,游說他們奏請立憲,還為他們代擬了立憲奏稿,湯壽潛也參與了包括擬稿在內(nèi)的這些活動,張之洞沒有應(yīng)承,而是要他們?nèi)ヌ皆冊绖P的意思。張謇一方面寫信給袁世凱請其贊助立憲,同時和湯壽潛、張元濟等連日會談,決定游說軍機大臣瞿鴻禨及其他達官顯貴。6月,他們通過張美翊給瞿鴻禨轉(zhuǎn)呈了一個說帖。9月,湯又通過章梫接連帶兩封信給瞿,第一封信鼓動瞿挺身倡導(dǎo)立憲,“以去就爭之,豈非中國一偉人乎?”如果事成,后世將為其樹銅像,即使不成,也可以奉身而退,此舉光明正大。他在第二封信中建議,考求憲法和保衛(wèi)主權(quán)有“一筆兩用之策”,可作為出國考察憲法的主題。他懇切希望瞿以一片愚公、精衛(wèi)之心,“獨為其難”。瞿為之心動。當時深受慈禧信任的瞿鴻禨,其態(tài)度直接影響慈禧的決策。他不斷地寫信給瞿推動此事,瞿除了面奏派員出洋,甚至希望自己親到歐美去考察政治。有瞿鴻禨這樣的軍機重臣受到立憲派的影響,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其他封疆大吏、王公大臣的態(tài)度也都發(fā)生了變化,各種因素終于促成了1905年冬天的五大臣出洋。
1906年7月,戴鴻慈、端方等考察政治大臣從日本、美國到歐洲考察,一回到上海,張謇、湯壽潛等就四次謁見,竭力勸說他們迅速奏請立憲,不可再延宕。就是在這一年,湯壽潛向朝廷遞了一份《為憲政維新瀝陳管見事》,要求維持輿論,制定報律是用來保障而不是摧殘報紙,以合乎憲政之名。在當時推動立憲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端方等抵達天津時,有8萬名學(xué)生上書要求頒布憲法、更改官制、重定法律??梢哉f,這年9月1日頒布的“仿行憲政”上諭只是順應(yīng)了這一時代的呼聲,其中確立了“大權(quán)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的原則。
消息傳來,朝野上下、商學(xué)各界一片叫好聲,到處奔走相告,認為這是千古未有的盛舉,有人甚至喜極而淚下?!斑\會來,機緣熟,文明灌輸真神速?!蝗俗ù箫L潮,立憲及今朝。”揚州商學(xué)界自編的《歡迎立憲歌》傳達的就是當時普遍的心聲。預(yù)備立憲詔書在全國許多省份激起了熱烈的反響,商界、學(xué)界、報界,紛紛開會慶祝。這一切完全都是自發(fā)的,不是官方組織的。在晚清經(jīng)濟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自治組織和新興的學(xué)校、報紙,成為憲政最堅定的支持力量。
湯壽潛寫信給瞿鴻禨:“以五千年相延相襲之政體,不待人民之請求,一躍而有立憲之希望,雖曰預(yù)備,亦極環(huán)球各國未有之美矣?!彼麅?nèi)心的欣喜畢露無遺。包括他在內(nèi)的許多善良的人們,在專制暗夜中生活了多少個世代,真的以為清朝要踏上憲政軌道了,從此可以過上平等的人的日子了。不能嘲笑他們的愿望是天真的、可憐的,誰又能想到這一切都只是空頭的許諾,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
1906年的預(yù)備立憲從官制改革入手,設(shè)立了專門機構(gòu)--編制館,只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央體制的改革,實際上的改動幅度很有限,僅以滿、漢之分來說,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門大臣都是滿、漢各半,改革以后名義上說滿漢不分,實際上11個部的13名大臣、尚書中,滿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漢族只有5人,反而不如改制前。立憲派由此感到失望。
中央體制大致上確立以后,當年11月5日厘定官制大臣通電各省疆吏,提出改革地方體制的方案,計劃將地方分為府、州、縣三級,各設(shè)議事會,由人民選舉議員,公議應(yīng)辦之事,設(shè)立董事會,由人民選舉會員輔助地方官,辦理議事會議決之事,逐步推廣,設(shè)立下級自治機關(guān),另外設(shè)立地方審判廳,受理訴訟?,F(xiàn)在來看,以“地方自治”為內(nèi)核的這一方案,進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大約到1907年2月17日以前,各地封疆大吏雖眾說紛紜,看法不一,但都表示推行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