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 宋教仁登南高峰(3)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作者:傅國涌


宋教仁從來都不是畏縮不前的懦夫,但他有的不是匹夫之勇,在同盟會領導層中他是最重視建設的。初到日本,他本來想學陸軍,后來還是選擇了法政。他之“專心研究政法、經濟諸學科”,就是“為將來建設時代之需”。他深知要以新的政治制度代替舊的專制制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當時的革命者還沒有幾個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日本留學6年,他研究各國的政治、法律、官制、財政等,翻譯了日、英、德、美、匈牙利、奧地利等國的憲法、官制、財政制度等,他的日記有詳細的記錄。在日本留學生當中,每次討論這些問題,只有他能“本末悉舉”,大家都很服氣。在這方面他確實走在了同時代人的前面。景梅九在《罪案》中回憶,宋教仁在回國前夕說過:“但破壞容易,建設難,我看同志從事于破壞一途的太多,對于建設,很不注意,將來要組織共和國,不是玩笑的事!什么臨時約法,永久憲法,都須乘此工夫,研究一番才好!所以我很想邀集精悉法政同志們,一齊干起來,你以為如何?”宋死后,景梅九想起往事,痛心不已,挽聯(lián)中有“破壞易,建設難,勉為其難,遂死于難”句。

辛亥革命之時,章太炎在《民國報》《神州日報》發(fā)表宣言評點當世人物,認為孫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內閣,仆則首推宋君教仁,堪為宰輔”,“謂總理莫宜于宋教仁……”(1911年12月1日)這不只是章氏一家之言,蔡元培在《我之歷史》序言中也如此說:“(同盟會)其抱有建設之計劃者居少數。抱此計劃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數,宋漁父先生其最著也?!边€有一句:“南京臨時政府之議起,章炳麟君以國務總理許先生,先生亦以此自許?!?/p>

眾口悠悠,幾乎都說宋教仁以總理“自許”。一時輿論對他誤會很深,以為他主張內閣制就是想自己當總理,乃是出于私心。經過數千年的君主專制高壓,中國社會彌漫著一片鄉(xiāng)愿氣息,似乎特別看重謙讓,凡事都不能出自本人的口中,惺惺作態(tài),假意退避,流弊所及,一時難以糾正,所以當時人們對宋教仁以建國大任自許,嫉妒、諷刺遠多于贊助支持。武昌起義之后兩個半月沒能產生一個領導全國的中心機構,就與這些因素有關。他固然自信可以施展經世的長才,但他自知在年齡、聲望、資歷等方面,當時還不是擔任總理的合適人選,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是黃興。一年后,時勢變化,他才有總理自任的念頭,這一點他后來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坦誠相告。

自辛亥革命以來,有關宋教仁想當總理的說法一直沒有斷過。在他生命最后的時光,他曾兩次公開在報紙上駁斥這樣的攻擊。一次是1913年3月12日,他在《民立報》發(fā)表《駁某當局者》,針對外間謠傳他之所以批評袁世凱政府,是因為當不成總理之故,他說:“今世人往往有可怪之心理,謂人欲為總統(tǒng)或總理或國務員,即目為有野心,咸非笑之,豈知國家既為民國,則國民自應負責任,有人欲進而為國服務,負責任,乃反以爭權利目之,視民國之職務與君主時代官爵相等,致令人人有退讓之虛文,視國事如不相關,豈非無識之甚乎?”第二次是3月15日,他在《民立報》發(fā)表《答匿名氏駁詞》:“世人誣吾運動總理,由來已久。吾雖無其事,實不欲辨(辯),且因以自勵,蓋已久矣。夫人立志為總理,豈惡事哉?而乃非笑之如是,吾實不解。國家既為共和政治,則國民人人皆應負責任。有人焉自信有能力,愿為國家負最大之責任,此國家所應歡迎者。美國小學生立志欲為總統(tǒng),傳為佳話。各國政黨選舉總統(tǒng)或組織內閣,其黨魁之自負之運動之競爭為何如者?蓋為國服務,本非權利,共和國之職事,亦非專制國之官爵可比,人茍可以自信,則不妨當仁不讓,世之人亦只問其有此能力與否,不能謂其不宜有此志。吾人惟自愧無此能力,固不欲當此大責任。吾人之志則不諱言,實深愿將來能當此責任者也,且希望人人有此希望者也”。

宋教仁自故鄉(xiāng)湖南到武漢時,這樣的謠言已甚囂塵上,時為長江巡閱使的譚人鳳勸他:“責任內閣現(xiàn)時難望成功,勸權養(yǎng)晦,無急于覬覦總理?!毕M粝聛磔d酒同游,飽覽長江風景。他的回答是:“總理我無冀望之心,載酒游江亦誠樂事,惟責任內閣實應時勢之必要,未便變其主張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