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老人的新邊疆(1)

培養(yǎng)精英 作者:薛涌


一個60多歲已退休的在讀研究生,在讀解西方抗議運動的歷史時,講起自己年輕時參加民權運動的經(jīng)歷,讓后輩受益匪淺。其實,講“二戰(zhàn)”有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的同學在場參加討論,這常常比一個大教授的存在更有意思。我倒是覺得,年輕人那種傳統(tǒng)的自我封閉的文化不進行相應的調整,恐怕會浪費了向這些老同學學習人生的機會。

我35歲開始在耶魯讀碩士,然后是博士,離校時已經(jīng)42歲,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是該考慮退休的時候了。開始時上日語課,坐在一邊的大一女孩子竟是我上大學那年出生的。離校那年,我上大學那年出生的人竟開始在我所在的博士課程中從一年級起步了。

不過,我并不會因為每天和年輕人對比而覺得自己“老之將至”。一次上考古課,竟和一個參加過朝鮮戰(zhàn)爭的老兵同班。在健身房鍛煉,一個幾乎每天都見的伙計是20世紀50年代的耶魯本科生,如今重新當起學生來。人家堂而皇之地在這里讀書,我還有什么可慚愧的?

最近,美國的大學中老人變多。這里有幾股力量。首先,終身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到中年進大學越來越平常。這些人構成了美國大學中的非傳統(tǒng)學生,即25歲以上的大學生。為了適應這些人的要求,有的大學竟開始建幼兒園。因為有孩子的學生有此需要。目前,25歲以上的非傳統(tǒng)學生占美國大學生總數(shù)的38%,而1970年時僅為28%。甚至常青藤盟校,如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布朗、賓夕法尼亞大學等,也努力招攬非傳統(tǒng)學生。比如為了給非傳統(tǒng)學生服務,哈佛設置了Harvard Extension School,每年有13000學生就讀,其中500名學生的目標是學士學位。哥倫比亞有School for General Studies,錄取率為40%。賓夕法尼亞的College of General Studies有6000學生,其中1/3的人是來拿學士學位的。

不過,這些學生中,真正的老人還不算多。我在《波士頓環(huán)球報》上看到一組對這些非傳統(tǒng)學生的介紹。大部分都在30~65歲之間。其中只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但他給我印象最深。別人求學,大多為了事業(yè)的轉軌,掌握新的技藝。他的求學目標欄中則赫然寫道:想明白我這一生究竟應該干什么!

這樣的目標,體現(xiàn)了老人上大學的精神。他們不是想再重新開始一個職業(yè),而是更積極地思考人生、社會和文明。我其實在很年輕時就羨慕老人。記得十幾年前,我在臺灣的姨父去世,我給姨媽寫信慰問,學著人家西方人的習慣,講了許多樂觀的話。我當時說:“老人的生活比我們年輕人更有品德。我們年輕人一切都是為了謀生,不論學什么,先問有什么用,非常功利,就像我現(xiàn)在二十幾歲,一切都是為了未來奮斗,不是在過現(xiàn)在的生活。老人沒有我們的負擔,沒有我們的算計。他們真正能體會‘現(xiàn)在’的意義,他們真正在過眼下的生活?!蔽覠o非是勸她珍惜和享受眼下的每一時刻。她接到信后很感動,打電話還謝了我半天。所以,我自以為從年輕時就多少對老人有些理解。

現(xiàn)在發(fā)達社會的健康水平提高,活到90歲高齡已經(jīng)是很平常的事情。況且美國人富了以后,流行早退休,有的不到50歲就掙夠了錢“下崗”了。所以退休后常常還有富足健康的小半輩子。許多人并不把退休看做脫離工作,而是以之作為一個實現(xiàn)自己工作時無法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的機會,享受半輩子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最近幾十年,養(yǎng)老院越修越豪華,佛羅里達的老人村也急劇擴張。然而這些地方,在物質上看上去像老人的天堂,精神上卻令人壓抑。試想:誰會守著那些高科技的豪華呼吸器、喂養(yǎng)機、輪椅而感到生活在天天向上呢?和一群同齡的老人在風景如畫的高爾夫球場切磋技藝、在海濱曬太陽,美則美矣,但時間一久,心里就明白:大家不過是在此一起等死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那些精力旺盛的老人,開始為自己的生活開拓新邊疆。這個邊疆就是大學。如今美國的大學城附近,老人越來越多。我20世紀90年代初期剛剛到耶魯時,紐黑文百業(yè)蕭條,犯罪率奇高,成為美國最危險的城市之一。耶魯一個本科生被殺,成了全國新聞,一時申請耶魯?shù)娜藬?shù)大減。等10年后我即將離開耶魯時,紐黑文開始了一場復興。房地產(chǎn)越來越熱,街面也越來越熱鬧、安全??肆诸D任上的經(jīng)濟繁榮自然是原因之一,但老人的到來是另一大因素。英國《金融時報》曾用整版報道,紐黑文成了老人的最后故鄉(xiāng):他們賣掉自己在郊區(qū)的大房子,到紐黑文買一個小公寓。這里年輕人多,而且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秀異之士,文化活動也異常豐富。為什么不投身在這些生機勃勃的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之中,而要把自己囚禁在豪華的高爾夫球場?最近宣布退休的美國首位女大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就是一例。她退休,理由是要多一些時間陪伴得了老年癡呆癥的丈夫??墒?,她卻要和丈夫從馬里蘭郊區(qū)搬到華盛頓中心的連棟房屋中。她還計劃在最高法院留下自己的辦公室。顯然,越老她越要進入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