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語一句三冬暖

與心對話:向活佛學放心 作者:嘎瑪仁波切


   “舍得”在佛教中叫“布施”。布施出去,將會得到更多的收獲,也就是先舍后得。舍得,要看你舍得什么了。一般我們大家一聽到布施這個詞都會想到我應(yīng)該擁有財富,才可以去做布施。其實未必如此。
  
  言語的舍得,得到的收獲最大。言語是表達人與人之間情感最好的方式。
  
  言語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在不同階層生活的人,溝通的言語方式都不一樣。那么,什么樣的言語讓對方能夠產(chǎn)生歡喜呢?
  
  很多時候我們把人與人在彼此溝通過程中產(chǎn)生的讓對方歡喜的語言就叫做“美語”?!懊勒Z”,沒有固定模式,因人而異。對學者,用非常嚴謹?shù)恼Z句來跟他講話,他覺得特別動聽;如果用這樣的語言跟一個比較沒有文化的人來講,他會覺得非常別扭,不覺得這是美語,覺得很刺耳。
  
  溝通是從言語上開始的。從言語的表達當中,我們擁有了所該擁有的一切。所以,言語的付出,也就是舍。透過善的言語表達,發(fā)展出去后,從別人那里就會得到善的回報;惡語相對,得到的就是惡報,互相帶來的就是痛苦。
  
  言語表達必須通過學習。學習某種文化是最能讓人得到想要得到一切的來源。我們說先要學會舍得,這就叫有智慧。這種智慧就是先放下自己的一切,學會尊敬別人擁有的文化,再把這個文化加以傳播,慢慢就會得到了。
  
  我們學別人的語言,也要舍很多東西。你本來會講自己的語言,現(xiàn)在得放下自己的語言,然后很尊敬地去學別人的語言。學的過程中,當你把對自己語言的執(zhí)著與對自己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放下以后,學到越來越多的是對方語言和對方文化。學到了對方文化,學到對方語言,你可以很容易把文化、思想用適合對方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在傳播的過程中就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得到想擁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