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文館的經(jīng)濟生活(17)

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 作者:陳明遠


1922年郭沫若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繼續(xù)學業(yè),這時他總算有了一些收入,他十分興奮地告訴父母,“日前奉到北京來款四百圓之后,不久又奉到渝城聚興誠匯款,并且自去年十二月起,官費復活,近來男之生活已非常富裕矣。余款尚有四百圓之數(shù)現(xiàn)存銀行,可備不時之用。二老請勿過為男慮。家中今后請勿再行籌資匯兌也?!?/p>

1923年3月,他在日本福岡完成醫(yī)學士學位,4月1日攜家眷到達上海,住在哈同路民厚南里,從此成了一個賣文謀生的自由職業(yè)者。田漢在日本留學

田漢,原名田壽昌,1898年生于湖南省長沙縣花果園一個農家,家境貧寒。1912年考入長沙師范學校,免收學費。校長徐特立用自己的薪金替他買蚊帳,并且給他一個“購書折子”讓他買書。

田漢幼年喪父。母親把一床印花布被單和一件毛藍布衫送進當鋪換3塊銀圓,又借債10銀圓,在長沙北門外開個小茶店,養(yǎng)家糊口。

1916年田漢從長沙師范學校畢業(yè),正好他的三舅父易梅園被任命為湖南留日學生經(jīng)理員,他帶著田漢東渡日本進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

當時留學生公費每月36銀圓,后來增加到40多銀圓。1919年暑假田漢回老家,攜表妹易漱瑜同赴東京留學,一年后結婚。1920年12月,易梅園先生在長沙被軍閥殺害,此后田漢夫婦斷了外援,只能靠自己奮斗。庚子賠款留學(1909~1940)的來由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是庚子年。這年初,慈禧太后和一些親王企圖借華北游民義和拳“滅洋”,隨之而來八國聯(lián)軍入侵。8月14日北京被攻陷,慈禧倉皇西逃,史稱“庚子事變”。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德、俄、英、法、日、美、意、比以及奧地利、荷蘭、西班牙等11國公使訂立了《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滿清政府向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年息4厘,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22億兩白銀。這筆賠款叫做“庚子賠款”,簡稱“庚款”。

列強瓜分這筆賠款的百分比為:俄國2897,德國2015,法國1574,英國1124,日本773,美國731,意大利591,比利時188,奧地利083,荷蘭017,西班牙003,葡萄牙002,挪威與瑞典各001。

這筆賠款數(shù)額如此巨大,當時全中國人口45億,人均攤罰白銀1兩,且分39年償付,本息共計9822億兩白銀,實際上每個中國人攤罰白銀2兩。中國政府每年須籌措支付2200萬兩賠款,約相當于當時清政府年總收入的1/5。何況,此前所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勒索去的賠款和外債抵押,已費去了全國年收入的1/5。兩者相加,中國每年的總收入將近一半要作為賠款劃撥給外國列強。

經(jīng)過美國前國務卿海約翰、美新任駐華公使柔克義和來華傳教士明恩溥(阿瑟·史密斯)等人多年的努力游說,1907年12月3日,羅斯??偨y(tǒng)在國會施政報告中宣布:“宜實力援助中國推進教育,援助的方法,宜將‘庚子賠款’退贈一半,招導學生來美,入美國大學及其他高等學校,使他們修業(yè)成才。”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有關議案,并通知清政府外務部,從1909年起至1940年止,將美國庚子賠款之半數(shù)10785286美圓(按每兩關銀折合0742美圓計),逐年逐月退還中國。清政府立即做出回應,命外務部與學部擬定《派遣留學生規(guī)程》,確定:起初四年,每年至少派留美學生100人,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50人,直到退款用完為止。

為保證計劃完成,由兩部共同設立“游美學務處”和“肄業(yè)館”,專司考選留美學生?!案盍魧W生”的全國考選

從1909年1月開始,美國已退還首批庚子賠款,按照計劃,首批100名留美學生年內就要抵美國。所以在1909年農歷8月,兩部舉行首次考選,錄取47人。其中有后來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北京高等農校當時全國六所國立高校之一。校長金邦正,我國現(xiàn)代物理學奠基者之一胡剛復,我國現(xiàn)代化學開山者張子高以及曾當選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的徐佩璜等。

1910年考選了第二批70名,1911年第三批63名留美學生,他們中有許多人后來成為我國現(xiàn)代科教文開拓者,如胡適、趙元任、胡明復、周仁、秉志、過探先、姜立夫、吳憲、孫學悟等。

由于當時符合直接送美留學條件的學生并不多,為使這一留學教育保質保量,學務處奏請朝廷將肄業(yè)館改為留美預備學堂。因學堂設在清華園,故稱清華學堂,后又改為清華學校1928年擴建為清華大學。。

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開學,學生皆由各省選送,再經(jīng)選拔錄取,首屆畢業(yè)生中有金岳霖、侯德榜、葉企孫、楊石先、湯用彤、吳宓等人,后來也都成為各自學科的佼佼者。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庚款留學生”的計劃繼續(xù)進行。

1914年美國又實施“二次退款”,就是全部退還庚子賠款余額,并于1924年9月組成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簡稱中基會),推舉顏惠慶為董事長,孟祿為副董事長,范源濂為總干事(后由任鴻雋接任),以具體管理這筆庚子退款。1928年北伐勝利,8月17日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基金也歸入中基會管理。之后,清華系的留學活動仍在延續(xù)。

從1909~1929年,清華學校派送留美預備部畢業(yè)學生967名,1929~1932年選送104名,庚款赴美留學生共計1000余名。又一說,1909~1929年間直接或間接受庚款資助的留美學生達1800余人。由庚款留美所促成的留美潮流延續(xù)不斷,到1917年留美學生已超過1500人,1925年達2500余人。

1931年1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管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機構。年會決定,在今后5年內每年撥款20萬圓給北京大學,作設立研究講座聘請專任教授以及購置圖書儀器之用。

1932成立“清華公費留美招考委員會”,由梅貽琦校長牽頭,名額大多分配在物理和化學專業(yè),考選工作主要由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葉企孫負責,助手是吳有訓、張子高等。除教員達5年教齡即可資送出國讀學位或進修外,從1933年起“清華公費留美招考委員會”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全國招考6屆留學生,每屆錄取名額30多人,近200名優(yōu)秀學生被資送留學美國,其中有龔祖同、顧功敘、趙九章、張青蓮、陳省身、錢學森、馬大猷、楊振寧等人。趙元任留學美國期間的生活

20世紀初,“科學救國”形成一股社會思潮。而清政府認為學習文科、法科的青年易滋生革命意識,也希望留學生掌握務實的技能,所以限定留學美國的學生“以十分之八習農、工、商、礦等科,以十分之二習理財師范諸學”。

1910年,趙元任等第二批庚款留美生來到美國,他跟多數(shù)留美生一樣選擇了自然科學。

1914年夏,留美生們又聚集評論時勢。他們大部分是理工科學生,其中任鴻雋和楊杏佛是由孫中山批準留學的。他們深知“中國所缺乏的莫過于科學”,提議刊行雜志,于是擬成《〈科學〉月刊緣起》,反映了“科學救國”的主張。1914年6月10日,在康乃爾大學任鴻雋宿舍聚會擬成立科學社,出版《科學》雜志,發(fā)起人有:胡達(后改名胡明復)、趙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楊銓(楊杏佛)、任鴻雋等。

趙元任為《科學》月刊發(fā)起人之一,而“《科學》月刊的發(fā)起實為科學社的前身”。

為籌足運行資金,科學社“發(fā)行股票40份,每份10美元,其中約20份由發(fā)起人負擔,余20份發(fā)售”。趙元任等人要用節(jié)省下來的獎學金支持刊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