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本想靜悄悄地走開,但一下子又停住了,因為她們說的正是自己最想聽的話題:秋水軒倡和。
秋水軒倡和不僅是當時的一大話題事件,更是中國詞史上的一件盛世。就是在這一年里,雅擅填詞的周在浚來到京城,住在世交孫承澤的秋水軒別墅里,引來了許多名流造訪。曹爾堪就是其中的一位訪客,那是一個酷熱的夏天,他想在別墅里找個地方納涼,見到一處墻壁上題寫了許多酬唱的詩詞,云霞蒸蔚,于是技癢,填了一首《賀新涼》,題在墻壁的空處,從詞牌上找來了一些納涼的感覺。
這本來是一個很偶然的舉動,而恰好秋水軒這時正是名士云集,大家的詞性全被調(diào)動起來了,于是周在浚、龔鼎孳等等文壇巨擘紛紛倡和,全用《賀新涼》這個詞牌,每處韻腳的用字也和曹爾堪一樣。這叫“步韻”,是和詩里最難的一種,但對于高手來說,難度越大才越有趣,彼此之間暗暗也起了較量的意思,于是詞作越和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乃至于大江南北的文人騷客們紛紛投書寄簡,各展才學。
本來這些京城名流填詞多學辛棄疾,稱為“稼軒風”,結(jié)果這一次偶然而來的秋水軒倡和卻把“稼軒風”推向了全國,整個康熙初年的文壇風氣為之一變。
填詞和寫詩不同。“鵝,鵝,鵝,曲頸向天歌”,駱賓王在幼年就寫出了這首著名的小詩,因此被譽為神童,但小孩子沒有填詞的。不要說小孩子,成德今年十七歲,也沒到填詞的年紀。詩言志,詞言情,未成年人填詞等于給家門蒙羞。但成德早已經(jīng)偷偷地讀過不少詞了,也大大喜愛那些言情的內(nèi)容,對秋水軒倡和也暗暗地關(guān)注了很久,所以,當他忽然在一個滿是陌生人的場合里聽到有人在議論這個話題,自然就不舍得離開了。
少女們本來只是低聲議論(這對她們更是一個不宜過分關(guān)注的話題),但越說聲音就越發(fā)高亢了起來,看來是太興奮了吧。禁忌的話題總會給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們帶來一種夾雜著羞澀與恐懼的特殊的快感。成德聽得真切,他聽著她們對秋水軒的那些名士們一個個地品頭論足,間或背誦幾句他們的作品(他其實也都背得)。
漸漸的,成德注意到,在背誦的聲音中,有一個溫軟纖細的聲音出現(xiàn)得最頻繁。細聽來,那聲音低低的,調(diào)子極平緩,不急不趕,柔和得像在月光下酣睡的湖。某個時刻,成德短暫地恍神,耳里只聽得見那聲音的聲調(diào)是如何高低變化、聲線是如何宛轉(zhuǎn)起伏,卻聽不到那聲音念的到底是些什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