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外戚世家》中有以上記載。
所謂“帝”是指兒子景帝,就連皇太子武帝也被強迫讀黃老的書。武帝登基后不久,就想將儒學(xué)變?yōu)閲幕痉结?,可見強迫所讀的黃老學(xué)說沒有對他產(chǎn)生多大影響,有人持這種看法。但分析一下武帝一生的言行,就會發(fā)現(xiàn)“黃老”竟意外地深深地影響了武帝。
這是武帝具有的矛盾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人的矛盾。
在武帝以前,宮廷中盛行“黃老”,儒學(xué)受到迫害潛伏下來。但在武帝以后,儒學(xué)變成為政者的學(xué)問,相反“黃老”卻深入民間。關(guān)于中國人的生活,很多人認為表面上是孔孟之道,而基礎(chǔ)則是老莊學(xué)說。這種說法似乎切中了實質(zhì),武帝本人就是這種矛盾的象征。
剛登上寶座的武帝雄心勃勃,但環(huán)境卻不允許年輕的皇帝自作主張,因為竇太后在幕后操縱著一切政治。
作為“黃老”狂熱信徒的竇太后,當然最討厭儒學(xué)。
在景帝時代,有一位名叫轅固生的博士官。有一天,竇太后將他叫來,問有關(guān)老子書中的問題。
“老子此家人言耳?!?/p>
轅固生這么回答。
所謂家人是指沒有官品,服雜役的下賤者,也可譯成家庭奴隸。
竇太后聽后,怒發(fā)沖冠。
第一,她為之傾倒的老子受到侮辱。
第二,她本人也受到羞辱。
竇太后是“家人”之女,她最初只是呂太后的一個使喚侍女。侍女沒有自由,經(jīng)常被新來的侍女更換,更換掉的侍女再賜給各地諸王。那時她被編入轉(zhuǎn)讓組,送給各地諸王的侍女每五人分為一組。她希望去老家清河附近的趙王之處,并將此事托付給管事的官吏,可那個管事人卻忘了,結(jié)果她被編入去代王處的名單中?;蛘咭蛸V賂太少,她也許被戲弄了。
她痛哭流涕,不情愿地去了代王那里,因為她是沒有自由的宮廷奴隸。
然而,在代王那里等待她的卻是幸運。
她受代王的寵愛,生了兩男一女。不久代王的正妃死了,而且正妃所生的四個兒子也都死了。不僅如此,推翻呂氏家族的國都要人還專程前來提出:讓代王繼任漢帝國皇位。這樣一來,代王成為漢朝皇帝,登基后諸臣請求立皇太子,她的長男被選上,即后來的景帝,她也自動成為皇后?!绱诉@般青云直上,人們不禁懷疑代王的正妃以及四個兒子的死因。
她成為皇后,兒子時代她是皇太后,在孫子武帝時代則成為太皇太后,但竇太后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不是別的階層,而是“家人”。
轅固生的一句話刺痛了她的心。
她使用極為殘忍的處置手段。在侍女時代,她服侍過發(fā)明“人豬”處置法的呂太后,也許想仿效這種殘忍的方法。
“把這個家伙扔進野豬圈!”
她這么下命令。
連景帝也覺得母親的做法太過分,故遞給那可憐的儒者一把利刃。母親已雙目失明,沒有必要躲避她的目光。轅固生用景帝頗費苦心的武器,刺死一頭野豬,才幸運地免除一死。
轅固生的“家人”之說,并不一定是對竇太后的誹謗。
黃老的虛無思想,從儒家觀點來看,是沒有自由的可憐奴隸在心中尋求自我安慰的東西。而我們修身養(yǎng)性,是通過政治報效國家社會的自由人,怎么能退卻到無為自然中去呢?——轅固生的話一定有這種含意。
總之,因這樣的老太婆執(zhí)掌著大權(quán),新皇帝要向以儒學(xué)為中心的體制轉(zhuǎn)換,當然不會一帆風(fēng)順。
可以說御史大夫趙綰對形勢判斷錯誤,他低估了衰老的竇太后。趙綰一步一步地整頓以儒學(xué)為中心的體制,目的是要將竇太后從政治舞臺上拉下來,開拓皇帝親政的道路。
趙綰上奏:“毋奏事東宮?!?/p>
東宮住的不是皇太子,而是竇太后,她居住的長樂宮在宮城的東側(cè)?;实圩≡谖囱雽m,因在西側(cè)稱為西宮。趙綰試圖將一切政務(wù)只向皇帝奏本,排除東宮竇太后的垂簾聽政。
對此竇太后大為震怒。
漢帝國政府機構(gòu)的最高官僚,文官為丞相,武官為太尉?!妒酚洝分幸灿小疤?、丞相尊等”的記載。當時的丞相為竇嬰,他是武帝祖母竇太后的親戚。太尉田蚡為武帝之母王太后的異父弟。王太后的母親臧兒在丈夫王仲死后,同田某再婚,在田家生下兩個兒子,其中的哥哥就是田蚡。
文武兩人的最高權(quán)力者皆為外戚。他們也是儒教主義者,都被竇太后罷免。然而他們的部下,實際推行儒教化副總理級別的御史大夫趙綰以及郎中令王臧,不僅官職被罷免,甚至連性命也沒有保住。
“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shù),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
《史記·封禪書》對上述事件只做了如此簡要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