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虛幻的,生命是自然開始的延續(xù);生命不是被禁錮的,生命是奔放和自由。
最早聽到 Karunesh的《道禪》,是在一個夜晚,BBS上只掛著幾個注冊了的名字和零星的隱身人。打開那個名曰“道禪”的帖子,鐘聲和磬聲循序而起,空氣在心田里被震動出漣漪。仿佛磚石壘成的古老帝國中,曾經(jīng)的歡笑皆隱沒,唯有后來人悄然佇立,獨自憑吊。風(fēng)過耳時,有鈴聲在寂寥地回響。這個時候,鋼琴和電子樂以強大甚至悲壯的氣勢進入,令人心神驟然肅穆。一個男聲,猶如古印度的行者,又像古波斯的青年,麻衣、白衫、赤足,神情悲憫地吟唱開來。
這是怎樣的一份情懷?。?/p>
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那年輕的行者只唱了寥寥幾句,余下的樂聲如風(fēng)沙,如云霧,
深切鋪陳,直至結(jié)尾處,重歸悠遠的鐘聲。這第一首的曲目叫做《廟堂》。與我們親近的廟堂音樂不同的是,它沒有絲竹管樂齊奏;但與我們心靈的廟堂相近的是,它安靜、空靈,有一絲憂傷。而這張專輯的封面竟然是兩位中國古人于松下對坐傾談,草席鋪就坐榻,清茶端在手中,山林幽幽,云波浩渺。專輯里的10首曲子,喚做“廟堂”、“問道”、“吐息”、“忘憂”、“禪悟”、“茶茗”、“無相”、“塵世”、“求索”和“道禪”,這幾乎應(yīng)該是屬于我們的民族音樂了吧。
仔細再看介紹,卻發(fā)現(xiàn)不是。
音樂的作曲是一個叫做 Karunesh的德國人。啊,又是德國,這個盛產(chǎn)哲學(xué)家的國度,已經(jīng)擁有 Oliver Shanti這樣的靈魂音樂書寫者,Karunesh竟又出自這里。
我看到了他的經(jīng)歷。
Karunesh1956年生于德國科隆,十幾歲時就已加入樂隊。他學(xué)習(xí)的是圖形設(shè)計專業(yè),但一直覺得這不是他生命中真正期待的事業(yè)。一次嚴重的摩托車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兩個星期在生與死之間的徘徊,令他毅然決定放棄他原有的工作。1979年他聽從心靈的召喚,開始了印度之行。在 Poona的阿什拉姆(印度教徒隱居地),他為自己取了個宗教名字—Karunesh,在梵文中,這個詞的意思是“憐憫”和“同情”。
這讓我再次體會老子的名言: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如果不是這次“接近死亡”的經(jīng)歷,恐怕茫茫然的Karunesh更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設(shè)計師。而生死于翻掌之間,令蒙昧的靈魂蘇醒。
想是四平八穩(wěn)的生活不容易醞釀出徹底的革面和轉(zhuǎn)身吧。那些親歷到生命里的懸疑、奇跡,乃至厄運的人,會更深地經(jīng)驗生命原動力的爆發(fā)。原本是對自身困境產(chǎn)生了焦灼,進而擴展成對生而為人的神秘性的自覺探詢。徘徊和無解,促使精神之旅蓄勢待發(fā)。
Karunesh開始了游歷生活,由被動地隨波逐流到主動的上下求索。
也因此,我們有幸聽見了他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靈歌。
1984年,他的第一張專輯 Sounds of The Heart發(fā)行了。一經(jīng)問世,它迅速成為“新古典音樂”市場中的銷售冠軍。1985年,他的另5張專輯也成績驕人。其中包括了 Colours of Light,Heart Chakra Meditation和Secrets of Life。作為第一個把世界音樂緊密融入世紀音樂的藝術(shù)家,他的作品贏得了無數(shù)的榮譽和尊敬。憑著 45萬張 CD的銷售量,Karunesh確立了自己在世界頂尖 New Age藝術(shù)家之間的地位。1992年他移居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