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雖然我們是少數(shù),但是我們行駛的方向是正確的

對話——中國模式 作者:趙啟正


多:我想我們將面臨兩種反應。一種是很好的反應,比如說我們最近在芬蘭聽到的一些反應。記者在采訪結(jié)束后對我們說:“我以前怎么不知道這些情況?我怎么一直沒有聽到過所有的這一切呢?怎么就沒有人在你們之前講述這些呢?”瞧,這是積極的反應。另一種反應就大為不同了。

我和約翰認為它更像一則在奧地利眾所周知的笑話。說的是一個司機駛進了高速公路,駕車走了一會兒后,收音機里廣播了一則警告:“4號向西高速公路,方向維也納,小心有一個幽靈司機?!?/p>

奈:幽靈司機是駕車逆向行駛的司機。

多:對,所以收音機里的聲音大叫:“大家一定要注意,現(xiàn)在高速公路上有一個幽靈司機。”這個司機看上去愁眉苦臉:“他們在說些什么呢?許許多多的幽靈司機正朝我駛來!”如果用這個笑話來比喻對中國的報道,我們就是里面的幽靈司機,對著車流逆向行駛。但是,我們當然知道我們正在行駛的方向是正確的。有些記者已經(jīng)告誡我們可能會撞車。

趙:您這個很德國式的比喻是告訴人們,有時在許多人看起來是正確的習慣,甚至是習以為常的規(guī)則,其實未必是正確的。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很多率先提出真理的人往往是少數(shù)。真理有時候在少數(shù)人手中。當初哥白尼相信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zhuǎn)的時候,是少數(shù)。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很多物理學家都不贊成,但最后是他勝利了。所以說,雖然是少數(shù),但是他們可能更接近真理。

科學的真理由于有實驗或者計算數(shù)據(jù)的支持,能夠比較快地被大家承認。但在社會科學以及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見解,被大家接受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也更需要提出真理的人有勇敢、堅強的精神。

多:我們不只是應對人們對事實的質(zhì)疑,還要面對非常情緒化的問題。用理性的事實與各種情緒論辯是很困難的事。情緒往往無視事實。

奈:在講述中國的故事時,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西方不想聽它。這些中國故事與深烙在他們思維中的中國印象大相徑庭。中國崛起如此之快以致能夠與偉大的西方相抗衡,看來就像西方自己那樣,這使得西方甚為憤憤不平。這就是情緒的由來之處。西方人一想到中國正在取代西方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國就容易情緒激動。事實上,權(quán)力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zhuǎn)移。

趙:歷史上和現(xiàn)在的幾個西方強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和崛起之后,都曾經(jīng)欺負過別的國家。他們?nèi)粢源私?jīng)驗猜測中國,就會不放心,所以情緒激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