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感不會在規(guī)定的時間敲門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作者:黎靖


對于很多“思考型”的工作來說,并不是我們一思考,就會產(chǎn)生靈感,也不是說,我們坐在辦公桌前冥想8小時,就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文藝性的工作尤其如此。一位想要創(chuàng)作一幅傳世名作的畫家,當他架起畫架,準備好一切工具之后,不是馬上就去動筆,反倒可能背著手,出去泡一壺茶,或者溫一壺酒,在茶韻酒香中期待靈感的到來。這個時間,也許是一個小時,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一月,也許是一年,甚至,也許是永遠。同樣地,一個有志于投身文學事業(yè)的青年,也可能碰到這樣的問題。還記得那部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么?里面那個想成為大作家的“夢爾斯泰”李夢,搞了一年了,他的那部震撼人心的大作,還只寫了一個200字的開頭。

靈感,就像一個古靈精怪的少女一般,常常在我們追求她的時候避不見人,讓我們輾轉反側!

豈止文藝工作,科學的靈感也常常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來敲門。大家都知道,物理學上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是因為一個早熟的蘋果落在了正在樹下休息的牛頓頭上;青霉素的發(fā)明,竟然是弗萊明在培養(yǎng)一些葡萄球菌時的意外收獲……可事實上,在這些看似撞大運似的成果后面,是他們長時間的思考和研究。蘋果砸在思考中的牛頓頭上而有了萬有引力,如果砸在別人的頭上呢?可能就是被人吃掉吧。

我們不是藝術家、科學家,我們從事的工作也沒有那么高深,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思考。工作的結果如何,也常常取決于我們是否在思考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奇妙的靈感,從而讓一個原本普通的工作獲得了令人驚喜的結果,或者,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找到了另辟蹊徑的解決方案。

有一個單位,開會的時候,領導在上面講話,底下的職員各行其是。

“小李,別講話,聽我說!”

“張小姐,你能否等一下再絞你的指甲?”

“老王,我說什么你清楚嗎?”

……

這樣的話,局長每次開會都要說。這讓他感到很郁悶,提醒也提醒過了,罵也罵過了,甚至也宣布要對開會時不注意聽的人進行懲罰,可是沒用。

局長大人實在沒了脾氣,便找到辦公室主任,讓他想辦法建立一套制度,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辦公室主任接受了這個艱難的任務。事情明擺著,這就是“法不責眾”。如果一個一個地去抓,抓到后就處理?那這個會還怎么開?好,就算抓了,也處理了,下一次你能保證他不是表面上沒動作,底下的動作特別多?建立制度?什么樣的制度能管得這么死?難道讓大家只能像個小學生一樣,雙手背在后,頭揚起,眼睛注視前方?不可能的事嘛!何況,就算控制得了大家的行為,你又怎么去控制他們耳朵里聽什么,腦子里想什么?

雖然這位辦公室主任搞了多年的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但對于這項工作他想了好幾天依然不得要領。這不,局長大人宣布又要開會了,他的解決方案還一個字都沒寫。他愁眉苦臉地想:開會嘛!不像別的工作總有專人負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很自然,即便是事關自己,那領導不是單獨在和自己談話,也可以當成耳旁風。這就是個責任承擔的問題……

責任承擔?他突然想到了!當局長問這位辦公室主任關于開會的紀律擬定了沒有,什么交上來看看時,他笑著說:“不需要什么一套方案,很簡單,以后開會時你不要秘書參加,開完會后再宣布,這次由誰來整理會議記錄……”

對于工作,當然是誰負責任誰就會高度關注。那究竟誰負責任呢?上面不說,下面就只能假想很可能會是自己?,F(xiàn)在只抓一項工作——會議記錄,只盯一個人——他是否能把會議記錄做出來。做不出來,就交不了差,也無法說明自己參加會議時是認真的。

看看,困擾多時的工作難題,一個小小的靈感就解決了。而這樣的靈感,可不是在紙上按部就班地寫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靈感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的。事實上,世間萬物都遵循著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要你思考的方向正確,只要你夠虔誠,當你的思維達到一定的量時,就會突然眼前一亮,豁然開朗。這就是釋家禪宗所講的“頓悟”。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儒學大師王陽明,他所創(chuàng)立的“心學”一派儒家思想,和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并立,后來為明清以后許多官僚、學者所信奉,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史和思想史起到了巨大的影響。

王陽明思想建立的方法即所謂“格物以致知”,意思是從世界萬事萬物中去思考推究出原理,把有形的知識變成無形的思想。王陽明無時無刻不在“格”,對萬事萬物都在“格”??吹街褡樱麜O聛怼案瘛?,看到螞蟻,他會蹲下來“格”,在朝為官的時候“格”,在野為民的時候“格”,率軍平寧王之亂時,他還在“格”,甚至因為得罪了權奸劉瑾,被發(fā)配到當時蠻荒的貴州龍場,當了一個小小的驛卒時,他在清風明月的山林中“格”,在豺虎窺視、蟲蛇吮血的環(huán)境下“格”。他將三十七年的家底都拼將出來,把擁有的三千年文化底蘊都用頭皮頂出來之后,在一個春夏之交的午夜,他仰天大笑,終于頓悟了。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有名的“龍場頓悟”。

王陽明的“頓悟”是偶然得來的么?當然不是,這是一個365天、24小時思考的結晶。古人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對于思考來說,必須先有前一句的“踏破鐵鞋”,才有后一句的“不費工夫”。當我們累積了所有的信念,經(jīng)歷了足夠的“求之不得”時,靈感就會在下一秒叩響思維的大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