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我們公司是很少招收應屆生的,可這一次,我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因為我相信,由小見大,一個主動找活干,主動為公司考慮的人(盡管現(xiàn)在他還不是公司的正式職員),沒有工作經(jīng)驗,他會主動去學習、積累的。也許剛開始他工作起來不如那些已經(jīng)做熟了的老員工,可是幾個月后呢?一年后呢?“眼里有活”的人比那些吃老本、享現(xiàn)成的人經(jīng)受的鍛煉要多得多,進步也要快得多。后來的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只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很快成為了我的得力助手。
“眼里有活”是因為“腦中想事”,在工作的時候,只要你愿意花心思去思考,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還有很多事沒有做,還有很多事做得不夠好。沒有哪個集體是愿意養(yǎng)庸人、閑人的,讓自己的腦袋和手腳不斷地去忙碌,在忙碌中進步,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切都不會白費的。
2.圖省事,所以就敷衍了事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輕松一點,這是一種動物本能。一頭獅子只要能吃飽,它才懶得去看那些斑馬羚羊一眼呢;一匹狼只要肚子不餓,寧肯躺下來睡大覺……人也是如此,誰愿意沒事找事呢?
因此,很多人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躲則躲,能推就推,實在推不開、躲不掉了,就敷衍了事。他們的口頭禪是“混口飯吃”,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能“交差了事”。
可恰恰相反,但求無過,從長期和整體來看,正是工作中最大的“過”;想躲想推,到頭來還是會被別人“反彈”回來;混口飯吃,這口飯吃不香,也吃不長;交差了事,卻總是被上頭駁斥,只好從頭再來。
事實上,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一個脫穎而出的人,恰恰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種天然的惰性。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想的不是怎么交差,而是怎么能做到位,做得別人豎起大拇指;他們是在開拓自己的事業(yè),而不是在混飯吃;他們主動承擔各種各樣的艱難工作,因為他們知道,“自找麻煩”才能“自我提升”,承擔重任是因為有人相信你、培養(yǎng)你;他們不怕犯錯,只怕犯了錯卻沒收獲,犯了錯卻不知道如何改正。
3.事不關己,所以就高高掛起
在一個組織集體當中,需要一個合理的分工,你干什么,他干什么,各司其職,也各負其責,這樣才不會掉鏈子,不互相扯皮推諉,把工作順利地推進下去。
你是一顆螺絲釘,需要釘在自己的崗位上。
但,這并不是全部。一個由人組成的集體和由零件組成的一臺機器并不一樣。集體的運轉,既需要分工,更需要合作。你既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需要看到別的崗位,你的工作是否能和他們的銜接得上,是否對他們有幫助。
很多人在工作中所抱的態(tài)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要做完了自己分內(nèi)的事,別的一概漠不關心??墒聦嵣?,在一個組織集體當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關聯(lián)的,對別人的工作漠不關心,同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舉個例子,在一個廣告公司內(nèi),策劃人如果對攝影、設計、文案工作從不了解,那么他做的方案再有創(chuàng)意也可能只是個空中樓閣,因為實現(xiàn)不了,或者出來后的效果和他原來的想法大相徑庭。
我曾經(jīng)招聘過一位編輯,從他的學歷來看,重點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yè),可謂“根正苗紅”,從專業(yè)能力上來看,文字基礎不錯,一篇論文寫得四平八穩(wěn)。可是來上班有一個月了,單位二十來個同事他只認識本部門的幾個人,每天只管悶著頭看上面分給他的稿子,至于這稿子的來龍去脈完全不問,公司里行政、財務、發(fā)行、排版、印制等工作他完全懵然無知,最好笑的是,有一天他居然在QQ上問我,咱們單位的名字叫什么?
后來,別的編輯熟悉了策劃、編輯、印刷和發(fā)行各個流程環(huán)節(jié),很快就能夠獨立運作一個項目,在職位上得到了提升,也獲得了可觀的經(jīng)濟收益,而這位老兄卻還是干著原來的那個審校工作,因為他關心這個,也只懂這個。而且就這個工作他也常常干得與別的部門起沖突。比如說在看膠片的時候,他會因為一個劃痕,或者一個錯誤讓制作人員重新出片。他不知道,那個劃痕只要不在網(wǎng)點(印刷術語)上就沒關系,有些錯誤是可以采用挖補膠片的方法彌補,完全沒必要浪費時間和金錢重新出片的。因為他不懂一些其他崗位工作的簡單常識和程序,所以常常和別人較勁,既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出版項目也被自己拖后了。
一個抱著不想事、圖省事、不關我事的態(tài)度來工作的員工,是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也不會有人會喜歡這樣的員工。閑來無事,不能說明你的工作都做好了,而恰恰說明你還有很多工作根本就沒有想到,自然也就不會做到。也提醒一下那些工作中的“閑人”,別以為這是好事,實際上,你離徹底的“休閑”已經(jīng)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