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電腦商IBM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員的桌上都擺著一塊金屬牌,上面寫著“Think(思考)”。這個一字箴言,是IBM的創(chuàng)始人湯姆?華特森創(chuàng)立的。
那時候,湯姆?華特森還在NCR(國際收銀機公司)擔任銷售部門的高級主管。他經(jīng)常會召集一些會議,但他也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這些會議都流于形式。會場氣氛沉悶,無人主動發(fā)言,被要求發(fā)言的人也大多搪塞了事;當有人發(fā)表意見時,聽發(fā)言的人毫無反應,甚至根本就沒在聽。這讓湯姆?華特森感到很惱火。
一天,在又一個冗長沉悶的會議快結(jié)束時,他干脆放下正在談論的工作,直接問自己的下屬,為什么他們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說出來,或者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畢竟,這和大家的銷售工作息息相關??!
下屬們說:“習慣了被動地接受會議后的決定,再說,自己不過是個普通銷售員,勤動嘴、多跑腿就好了?!?/p>
湯姆?華特森沉吟了半晌,突然大步走到黑板前寫下了一個很大的“Think”。他轉(zhuǎn)過身來對大家說:“不!我要請大家注意,作為銷售人員,我們不是靠跑腿、動嘴,而是靠動腦才能賺到薪水的。我們共同的缺點是,對每一個問題都沒有充分地去思考?!?/p>
后來湯姆?華特森創(chuàng)立了IBM,他把這個單詞帶到了自己公司。近一百年來,這個單詞一直被每一個IBM人遵守。
湯姆?華特森在一百年前碰到的尷尬場景,在今天我們很多單位組織內(nèi)仍然繼續(xù)上演著。舉個例子,我每周就都會召集一個碰頭會,對過去的工作進行總結(jié),對提出的問題商量解決,對本周的工作進行安排……我發(fā)現(xiàn),總是我在滔滔不絕地說,而他們卻很少發(fā)言;我要求他們提出方案,全體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甚至,我問大家在工作上有沒有什么疑問或需要幫助解決的難題,他們也都是搖頭。我只好把工作草草指派一下,宣布散會。
會開完了,我開始反思,有意義嗎?指派工作、下達命令,我通過QQ就可以完成了,干嗎大家還要圍著會議桌開會呢?
是我的想法、我的決定永遠正確,他們衷心擁護,堅決執(zhí)行,所以不需要再提自己的建議了?是他們的工作都做得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的問題了?是他們能力超群,所有的困難都已經(jīng)迎刃而解了?如果確實是這樣,那還真是不需要開會了。
可惜事實并非如此。我的意見不一定都對,也不見得最好;他們的工作也并非沒有任何問題;有些困難,也著實不是他們自己獨立可以解決的。他們會上不說,工作中一檢查,一大堆毛??!或者在會上想不起有什么困難,等事到臨頭了就慌了手腳,再來求助就耽誤工作了。
問題就在于他們開會前沒有準備。他們拿著筆,揣著記錄本,在會議桌旁正襟危坐,看起來挺像那么回事似的。其實呢,他們的腦子里空空如也。他們在會前不思考會議所要討論的題目;會中不積極互動,碰撞出解決問題的智慧火花;會后不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他們連問題都提不出來,不是因為真的沒有問題,而是壓根兒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這些從來不“Think”的人,就像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一樣。
事實上,一次成功的會議,對于每一個積極參與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有用處,也有益處的。當我們在會前進行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在會中才會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xiàn)。而對于別人提出的問題、意見,積極互動,思辨論證,互為借鑒,用此智慧去撞擊彼智慧,常常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困境得以突破,甚至,讓自己的工作達到一個新的層次。一個員工能力上的提高,經(jīng)驗上的豐富,往往也得益于這樣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