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hy——多問幾個為什么(1)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作者:黎靖


在進行一項工作的時候,我們要盡量開動自己的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

有很多人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他們做事情,領導怎么說他就怎么做,平時怎么做現在還怎么做。他們對工作的本身意義并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動去了解、思考,因此,他們很容易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有些員工常常會向自己的上司抱怨:“我是按你說的做的呀,為什么你不滿意呢?”他們不知道,上司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體怎么操作,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需要你自己去動腦思考。知其然,你還得知其所以然,否則,你看似按照命令行事,得到的結果卻可能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有一回,我打發(fā)一位員工去出版社送一部書稿,順便把上次送去審查的書稿取回來。這個員工回來了,把取回的稿子交給我,我一看,編輯老師還沒有審完。我生氣地找那個員工來問:“為什么沒審完的稿子也拿回來了?”他辯解說:“你不是讓我把上次的稿子取回來嗎?那我就取回來了?!蔽艺f:“你怎么不想想,既然還沒審完,取回來有什么用?你回來跟我說一聲還沒審完不就是了,現在搞得我還得去向編輯老師解釋,不是我們主動要撤稿,是來取稿的人搞錯了,你說這事鬧得多尷尬?”他嘟囔著說:“那你又不說清楚,我只是按你說的去做而已?!?/p>

這個員工在我們單位呆的時間也不短了,一部書稿的操作程序他當然清楚,把稿子取回來是為什么,什么情況取什么情況不必取,他自己應該有個基本的思考判斷,沒必要上級替他把各種情況都想到。即便退一萬步,他自己不會想事,那打個電話回來問一聲也可以吧?

看看,對工作不問個為什么,不想想它的本來目的,也就學不會變通處事,看似遵守命令,其實死板僵化,反而曲解了事情的本意,所以越做越錯。這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教條主義”。

還有一種錯誤叫“經驗主義”——我原來一直就是這樣做的,這些工作經驗也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并得到驗證的,怎么會錯?

可是,你摸著石頭過了村邊的那條小河,你還能摸著石頭過長江嗎?等摸著石頭的時候,人已經沉到江底了。

經驗當然是需要的,不管是從正面還是反面來說,都可以供我們借鑒參考,它是我們成就新的事業(yè)的基石。經驗也往往是權威,神圣不可冒犯,因為它一貫正確,很少有人會去質疑它,也很少有人敢去質疑它。

但實際上,一貫正確并不代表永遠正確,經驗隨著時間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是會產生變化的。

我給大家講一個袋鼠的故事:

有個人養(yǎng)了幾只袋鼠,將它們關在一個1米高的圍欄里。第二天這個人來看,袋鼠都已經跳出了圍欄,在旁邊的樹叢中悠閑地散步呢。于是這個人將圍欄又加高了一些,重新將袋鼠們關了進去。但第二天袋鼠又都跳了出來,這個人只好不停地將圍欄加高。直到有一天,圍欄加到了足有3米高,再也沒有袋鼠跳出來了。這個人很高興,心想你們再能跳,也還是有限的吧。

袋鼠們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后,漸漸都放棄了跳出圍欄的打算,也漸漸習慣了這種囚禁中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又買來了幾只新袋鼠,并照樣修了一個3米高的圍欄將它們關了起來??墒瞧婀值氖虑榘l(fā)生了,同樣是3米高的圍欄卻關不住這些新袋鼠。這個人以為可能是新袋鼠的跳躍能力太強,于是不得不又開始新一輪的加高圍欄的行動??墒?,即使這個人把圍欄修到了五六米高,也還是無法阻止這些新袋鼠“越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