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心中漸覺坦然,抬起頭來望著葛洪,說道:“仙師,請問如何方能修道成仙?弟子陽魂殘缺,還能修道嗎?”
葛洪斷然道:“欲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shù),皆不得長生!”說到這里他的面色大見和緩,望著山伯嘆了口氣:“你的德行甚佳,理當長壽。只是修道卻不是好的選擇。因為除去德行之外,對于修道來說,精、氣、神也很重要。陽魂與神、氣是相通的,魂不足則難‘煉氣化神’。就是說,如果陽魂殘缺,修道將變得極其困難?!?/p>
山伯誠心求懇道:“請仙師指點迷津,弟子雖無勇武之氣,卻有堅韌之心,哪怕修煉千年,也在所不惜?!?/p>
葛洪沉吟片刻道:“你的德行這么高,何不投身佛門?要是找不到名師,待我?guī)湍阃扑]到神僧釋道安門下!”
山伯面色黯然,輕嘆一聲道:“佛門之路不適合弟子?!彪S后將法顯為自己摩頂?shù)氖抡f了出來。
葛洪想來想想不明白:“法顯何出此言?這么好的弟子不要,還要什么?你別急,待我見他之時,為你問個究竟!”說到這里,他眉峰微蹙在周圍不停地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佛道不通,難道要修魔不成?魔門身殘不餒,的確擁有一些奇怪的修煉方法,說不定真能修成!只是由正入魔易,由魔返道難,不行,你可不能修魔!”
山伯也跟著斷然否決:“弟子寧死決不修魔!”
英臺的目光一會兒落在葛洪身上,一會兒落在山伯面上,心中七上八下,生怕兩人長嘆一聲,就此罷休。
葛洪考慮了很久,最后忽然停住腳步,雙目放出光芒,說道:“小兄弟何不試著‘修儒’呢?”
山伯呆住了:“修儒?怎么修?君不聞世人傳言:‘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寮乙蝗詹蝗缫蝗?,所以世人只知談玄,還有何人愿意修儒?再說,修儒能長生乎?”
葛洪目光清澈地望著他,緩緩說道:“唐堯虞舜,上天垂象,鷹負八卦,龜背六甲;周公之時,四海咸服,說夢解字,畫地為牢;及至孔子,‘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大儒之道,就此失傳!如果小兄弟能夠找到古代帝王的修練方法,說不定能走出一條新路?!?/p>
山伯又一次聽到了古人修儒的說法,只覺得前途茫然,眼前似乎有星光閃爍,又似乎一片黑暗。
葛洪見其面色陰晴不定,及時激勵道:“儒家修心之道別有所長。試想,如能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進一步升華,不就是重塑自我,再造‘陽魂’了嗎?”
山伯遽然而驚:“如此重塑自我,再造陽魂?弟子受教了!”
靜靜地坐在四季如春的梅花谷,山伯一面沐浴著暖暖的陽光,一面閱讀葛洪贈送的《抱樸子》,心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方能重塑陽魂。
葛洪在書中說:“萬物有靈?!?“山無大小,皆有神靈,山大則神大,山小則神小?!薄吧骄?,如小兒而獨足……山中有大樹,有能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名曰云陰?!本褪钦f從天上的神仙,到山神,到蛇精、豬精乃至山中之鬼,都是有靈性的。
“可是這種靈性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先天本有?還是后天形成的?”山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如果說靈魂先天本有,不容后天改變,我的陽魂怎會忽然變得殘缺起來?如果說靈魂后天形成,那么我山伯就不能再造陽魂嗎?按理應該可以!”
接著往下讀,葛洪在《內(nèi)篇?至理》篇中說:“夫有因無而立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以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薄秲?nèi)篇?微旨》篇則說:“山水草木,井灶洿池,猶皆有精氣。”“陽精魂立,陰精魄成。兩精相薄,而生神明?!薄叭f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p>
看到這里,他禁不住自言自語:“如此說來,無論是人類牲畜,走獸飛禽,還是山精木靈,其擁有的靈魂都是與形體密切相關(guān)的,都是由精、氣構(gòu)成的。精氣可以后天修煉而變強,魂魄自然可以重新塑造而完善!”看到這里,他不由得想起杜預所說的精氣理論,心中更加堅定了“再造陽魂”的信念,面上浮現(xiàn)出難得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