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大師曾經指導新入門的弟子以一種無成見的“初學者心態(tài)”悟禪。大師告誡學生,“要消除一切先入之見”。要想領悟復雜事物的群體本質,需要一種可以稱為“蜂群思維”的意識。群體大師教導道,“放下一切固有和確信的執(zhí)念?!?/p>
一個帶有禪意和群體特性的看法:原子是20世紀科學的圖標。
通行的原子標志是直白的:幾個點循極細的軌道環(huán)繞著一個黑點。原子獨自旋轉,形成單一性的典型縮影。這是個性的象征——原子的個性,是最基本的力量基座。原子代表著力量,代表著知識和必然。它如同圓周一樣可靠而規(guī)律。
行星似的原子圖像被印在玩具上,印在棒球帽上。旋轉的原子漸漸出現在公司的商標圖案和政府的印章上,出現在麥片盒的背面,出現在教科書中,并且在電視廣告中扮演著主角。
原子的內部軌道是宇宙的真實鏡像,一邊是遵守規(guī)則的能量核,另一邊是在星系中旋轉的同心球體。其核心是意志,是本我,是生命力;一切都被固定在其適合的旋轉軌道上。原子那符號化的確定軌道以及軌道間分明的間隙代表了對已知宇宙的理解。原子象征著簡單所代表的質樸力量。
另一個帶有禪意的思想:原子是過去。下個世紀的科學象征是充滿活力的網絡。
網絡的圖標是沒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連的小圓點,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糾纏的箭頭織成的網。不安分的圖像消褪在不確定的邊界。網絡是原型—— 總是同樣的畫面——代表了所有的電路,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相互依存,所有經濟的、社會的和生物的東西,所有的通信,所有的民主制度,所有的群體,所有的大規(guī)模系統(tǒng)。這個圖標很具有迷惑性,看著它,你很容易陷入其自相矛盾的困境: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也沒有中心,或者反之,到處都是開始、到處都是結束、到處都是中心。糾結是它的特性。真相暗藏于明顯的凌亂之下,要想解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
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論述了物種如何從個體中涌現而出。這些個體的自身利益彼此沖突,卻又相互關聯。當他試圖尋找一幅插圖做此書的結尾時,他選擇了纏結的網。他看到“鳥兒在灌木叢中歌唱,周圍有彈跳飛舞的昆蟲,還有爬過濕地的蠕蟲”;整個網絡形成“盤根錯節(jié)的一堆,以非常復雜的方式相互依存?!?/p>
網絡是群體的象征。由此產生的群組織——分布式系統(tǒng)——將自我撒布在整個網絡,以致于沒有一部分能說,“我就是我。”無數的個體思維聚在一起,形成了無可逆轉的社會性。它所表達的既包含了計算機的邏輯,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邏輯,進而展現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暗藏在網絡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見的手——一種沒有權威存在的控制。原子代表的是簡潔明了,而網絡傳送的是由復雜性而生的凌亂之力。
作為一面旗幟,網絡更難與之相處——它是一面非控的旗幟。網絡在哪里出現,哪里就會出現對抗人類控制的反叛者。網絡符號象征著心智的迷茫,生命的糾結,以及追求個性的群氓。
網絡的低效率——所有那些冗余,那些來來回回的矢量,以及僅僅為了穿過街道而串來串去的東西——包容著瑕疵而非剔除它。網絡不斷孕育著小的故障,以此來避免大故障的頻繁發(fā)生。正是其容納錯誤而非杜絕錯誤的能力,使分布式存在成為學習、適應和進化的沃土。
網絡是唯一有能力無偏見地發(fā)展或無引導地學習的組織形式。所有其它的拓撲結構都會限制可能發(fā)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