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小說《石點頭》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徽商的遭遇,令人心酸:
有位徽州姓汪的富商,在蘇杭收買了幾千金綾羅綢緞前往川中去發(fā)賣,來到荊州稅關(guān),如例納稅。守關(guān)士兵,見貨物甚多,要汪商納稅銀十兩……
汪商聽說要交稅銀十兩,分明是要他性命,如何肯出,說道:“莫說我經(jīng)商這么多年都沒有碰到這等事,就是近日從沿途各稅司經(jīng)過也從無此例?!边@話一出激惱了士兵,劈臉就打,罵道:“賊蠻,稅錢不交,還放什么狗屁!”
汪商是個大本錢的富翁,從不曾受這般羞辱,一時怒起,也罵道:“砍頭的奴才,我正項稅銀已完,你們?nèi)绾斡炙髟p銀財,反又打人,有這樣無理的事?罷!罷!我拼這幾兩本錢與你們拼一場?!被厣肀闫?,欲待奔回船去。那士兵揪住他,又是兩拳,罵道:“蠻囚,你罵哪個?且見我們爺去?!?/p>
汪商叫喊地方救命,眾人見是士兵行兇誰敢近前,于是汪商被這班人拖入衙門。
吾愛陶(時任荊湖路條例司監(jiān)稅提舉)方出堂放關(guān),眾人跪倒稟說:“汪商船中貨物甚多,所報尚有隱匿,且又指稱老爺新例苛刻,百般詈罵。”吾愛陶聞言,拍案大怒道:“有這等事,快查驗他的貨物?!蓖羯淘偃A說勒索打罵情由,誰來聽你。
須臾之間,貨物盡都抬到堂上,逐一看驗,果然少報了兩箱。吾愛陶喝道:“拿下重打五十板!”吾愛陶又道:“漏稅,例該一半入官,教左右取出剪子來分取?!睆膩砣牍儇浳锩渴偃∥寮@叫做“一半入官”。吾愛陶新例,不論綾羅綢緞布匹絨褐,每匹平分,半匹入官,半匹歸商??上浊Ы鹭浳锉M都剪破!汪商扶痛而出……
好一個吾愛陶,大耍淫威,又打又罰,百般侮辱,包括公然誣陷“少報了兩箱”,這叫汪徽商如何受得了。竹板雨點般打下,打在汪商身上,也打在了眾多徽商的心上,于是他們大徹大悟:與其被打被罰,不如主動奉送,免遭“砧上魚肉”被亂斬之苦。
明代萬歷年間,大興土木,朝廷資金短缺,徽商吳時佐靈機一動,慷慨捐輸幾十萬銀兩,報效朝廷。結(jié)果天子下詔表彰,并經(jīng)由朝廷達(dá)官重臣急令傳下,吳時佐頓時身價倍增,地方官府再也不敢任意敲詐他了。之后,他生意一路順風(fēng),原先掏出的幾十萬銀兩,也很快就悄悄地回流到他的腰包里。
化被動的被敲詐勒索為主動的捐輸“報效”,徽商找到了一根理想的攀附、獻媚封建勢力的救命稻草,這根救命稻草也使得徽商的事業(yè)如日中天。
所謂捐輸就是在朝廷遇到大災(zāi)、戰(zhàn)爭或興修水利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允許臣民大量地向朝廷捐獻,以緩朝廷之急。朝廷為了“獎勵”這些“善舉”,往往給他們加官進爵。對朝廷而言,可以名正言順地“敲詐勒索”商人;對商人而言,無奈之下的捐輸“善舉”不僅可以使他們光宗耀祖,更為重要的是借此可以進入官商的行列,并得到朝廷的賞識,這為他們的經(jīng)商之路大開了方便之門。
所以徽商對捐輸樂此不疲,出手大方。明萬歷年間,歙縣商人吳養(yǎng)春一次就向朝廷捐銀30萬兩。入清以后,兩淮的徽州大鹽商江春、洪箴元、鮑志道父子、黃瀠泰等“捐輸”給朝廷的數(shù)額更是以“幾十萬兩”為一個數(shù)量單位。有人根據(jù)嘉慶《兩淮鹽法志》做過統(tǒng)計,從1670年~1804年(清康熙十年到嘉慶九年)的100多年中,兩淮鹽商前后捐輸給朝廷的銀兩就有3930.2196萬兩之巨,每次捐輸多則數(shù)百萬兩,少則數(shù)萬兩。
大量的捐輸給徽商的“回報”也是相當(dāng)可觀的,如歙縣商人江春就因組織鹽商捐輸有功,深受乾隆皇帝的寵幸,乾隆親自給江春加授布政使銜,薦至一品,并邀請江春到京城參加“千叟宴”。江春由一個商人而一躍成為朝廷的一品大員,并“以布衣上交天子”,可謂榮譽至極!
徽商在“取” “舍”之間用心良苦,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捐輸”堪稱徽商精于“投資”的妙筆之作,徽商無不得意地稱之為:
移家為國,庶幾不利為利乎!
今天,這種“不利為利”,對政府進行投機的方式是應(yīng)當(dāng)批判的,但是,當(dāng)時徽商為營造良好的經(jīng)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商機而不惜巨資,卻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