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紙條是星期六寫的,星期日早晨衛(wèi)斯亭豪斯在制造廠里看見了米勒,便問:
“米勒,你看見我留下的紙條了嗎?”
“看見了?!?/p>
“你何時去鑄呢?”
“已經鑄好了?!?/p>
“真的嗎?現在在哪里呢?”
“已經送到制造廠里去了。”
衛(wèi)斯亭豪斯聽了無話可講,他看到這種用競爭的方法激勵工人趕快做事的效果如此之好,實在感到很驚奇。
趙彥鋒.管人細節(jié)全書[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06.競爭能促進員工之間你追我趕的學習、工作、成長的氣氛,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希望“站在比別人更好、更優(yōu)越的位置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種潛在心理就是自我優(yōu)越的欲望。如果有了特定的競爭對象,其意識會更加明顯。只要能利用好這種意識,并設立一個競爭對象,就一定能成功激發(fā)每個人的干勁兒。一家鑄造廠的經濟效益一直在走下坡路,員工們一個個都無精打采的,不是缺席,就是遲到早退或者交貨延遲。經營者一氣之下解雇了現場管理人員,不久就有人來應聘這個職位,經營者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只要你能激發(fā)員工的工作士氣,就可以留下來。其中一個應聘者說,他可以試一試。
當天晚上,這位應聘者在夜班下班的時候,在工廠門口攔住一個員工,問:“你們的鑄造流程一天可以做幾次?”員工答:“6次?!彼犕暌痪湓捯矝]說,就用粉筆在告示牌上寫下“6”。
接著早班員工進工廠上班,看到這個數字后,做了7次鑄造流程,并在告示牌上重新寫了“7”。到了晚上,夜班的員工為了刷新紀錄,就做了10次鑄造流程,將“7”改成了“10”。結果,兩班員工都暗暗憋足了勁兒,要超過對方,員工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這位聰明的應聘者只用一支粉筆,就重整了工廠的士氣。當然,他立馬就被高薪聘用。
王剛.這樣用人最有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挪威人愛吃沙丁魚,而沙丁魚只有活魚才鮮嫩可口,但由于沙丁魚不愛動,捕上來不久就會死去。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漁民誤將一條鯰魚掉進了裝沙丁魚的魚艙。當他回到岸邊打開船艙時,驚奇地發(fā)現沙丁魚居然都活蹦亂跳地活著。漁夫馬上發(fā)現,這是先前掉進去的鯰魚的功勞。
為什么放進一條鯰魚,就能使其他魚都活著呢?原來,鯰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后,就會四處游動到處找小魚吃。而大量的沙丁魚發(fā)現多了一個“游動殺手”,自然也加速游動。這樣一來,沙丁魚就一條條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