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立柱取信”。商鞅變法之初,老百姓根本不相信他。因為國家一直沒有讓老百姓覺得哪里值得信賴。為了取信于民,表明政府是一諾千金的,他讓人在咸陽南門外立起一根3丈高的木柱,然后張貼告示:誰能將這根木柱搬到北門外,賞黃金200兩。告示一出,圍觀者眾多,但沒有一個人去搬木柱,一來因為大家不知道商鞅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二來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天下會有這等好事——搬動區(qū)區(qū)一根木柱,會賞金200兩?騙3歲小孩兒還差不多!過了幾天,商鞅見沒有動靜,于是又張貼出新的告示,將賞金增加到1000兩。這下,老百姓更加懷疑了,但3天后,還是有一個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把那根木柱輕輕松松地搬到了北門外。商鞅立即召見扛柱人:“你服從了我的命令,你是一個好百姓,1000兩賞金歸你了?!鄙眺睘槭裁慈绱四兀恳驗樾湃味鹊吐?。他所花的時間、給的獎金,都是信任成本。
我在小說《高中狗、本科雞與博士貓》中寫了這樣一段話:老板因為懷疑員工報賬做假,多貼了1張1元錢的公交車票,于是,他派司機(jī)開車花了半天時間去調(diào)查!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就發(fā)生在我曾經(jīng)供職的單位。因為對1元錢不信任,而付出司機(jī)半天的時間和汽車油耗成本。職業(yè)場上的信任成本是很高的,老板因為不信任某位管理者,安排人員監(jiān)視他,或者派人員明察暗訪,這些“眼線”也是要發(fā)工資的。作為員工一方,如果不信任老板,在工作激情上也會大打折扣。比如,一個本來很有才華的人,因為害怕老板不兌現(xiàn)承諾的薪水,心里始終不踏實,進(jìn)而不愿意全力以赴地工作。
事實上,信任成本隨時隨地都存在。因為對家人不信任,你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diào)查,甚至請私人偵探;因為家人不信任你,你表達(dá)某種意愿時,明明是十分誠懇的,但你得一再解釋說明,他們才相信你。你到一家新公司,發(fā)現(xiàn)同事之間信任度非常低,你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去重建信任,而這些精力,本來應(yīng)該花在工作上的。同樣因為信任度低,你的好建議總是得不到老板的認(rèn)可,即使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解釋,去游說,結(jié)果可能還是得到一個“以后再說”的回復(fù)。前不久,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大約是“維持朋友關(guān)系的秘訣”,其中一條是“不要向朋友借錢”??吹竭@一秘訣,心里真不是滋味。有困難找朋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啊,可如今,借錢的確會借掉不少友誼。你向別人借,別人怕你不還,不借給你,于是,你在心里很難再當(dāng)他是患難之交了;反之,朋友向你借錢,你擔(dān)心他不還,也不借,對方同樣會和你疏遠(yuǎn)。在低信任度的今天,“不要向朋友借錢”作為每一個人的座右銘,這真是人間的一大諷刺。
全社會都在為“低信任”埋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社會“低信任”是由社會中的每一分子造成的,因此,這些單,也是為自己埋的。信任成本與信任度成反比例關(guān)系,信任度越高,信任成本就越低。提升信任,是減少社會資源浪費的重要途徑之一。